北京曲剧《正红旗下》改编自老舍先生同名小说及李龙云同名话剧,故事讲述的既是老舍的家族史,也是晚清北京旗人的民俗风情史。表演欢快悠扬、京味十足,更通过充满画面感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多媒体视听语汇,领略了晚清旗人的风俗与老北京的风情画卷。
北京曲剧《正红旗下》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及李龙云同名话剧,创排于2003年,今年适逢该剧20周年纪念。故事讲述的既是老舍的家族史,又是晚清北京旗人的风俗风情史。老北京过小年、办洗三、闹新年、庆满月、游春等风俗风情贯穿始终,北京人特有的幽默、乐观、散淡的性格特征,跃然舞台。
北京曲剧团根据老舍先生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的《正红旗下》,自2004年首演以来,历经8年打磨,早已是文艺精品之作。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北京地区唯一的地方戏曲,它汇集了老北京的一段风云历史和众多民俗风情。
腊月二十三的傍晚,在祭灶的欢歌和旗兵巡城乐曲声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了。筹办小孩“洗三”的喜庆氛围,依然难掩捉襟见肘的生活困苦和一众亲戚的闲散劲儿。大厦将倾的悲凉挽歌自此贯穿全剧始终。剧中,善良的老舍一家人,昏聩无能的大舅、大姐公公和大姐夫,专横糊涂的姑母、大姐婆婆,还有精明的福海表哥和刚正的多二爷,一一亮相。他们满口京片子,不仅再现1900年庚子年的历史风云,北京式的幽默语言,融入其间的“四板腔”、“流水板”、“农民乐”等唱腔歌舞则彰显了北京曲剧的特色。
全剧高潮出现在第三乐章。在八国联军的野蛮攻击中,城门已破,为火炮所伤的老舍父亲也已奄奄一息。神志不清的他将外面的枪炮声误认为是放鞭炮、下饺子,可在与家人如同神交般的一番惜别后,他猛然清醒地承认“败了”,他解下腰牌让人转交给自己的老儿子,让他记住父辈曾经血战过。伴随老舍父亲牺牲的,还有舞台上本已残破的
青花盘再次崩裂。大幕落下,纱幕上老舍依然伏案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