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线》是由
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
橙天娱乐、齐鲁音像联合出品,
孔笙执导,
兰晓龙担任编剧,
廖凡、
张译、
李晨、
杨烁、
吕夏、
王黎雯、
方慧等主演的近代战争剧。
剧情简介
在1938年徐州会战后期,地下党员欧阳山川(
廖凡饰)在沽宁港发现日军的奇袭计划,但无力阻止,导致沽宁被占领。在身份特殊的城市无产者四道风(
杨烁饰)的带领下,欧阳山川组建抗日组织“四道风”。在抗战期间,守备军司令的副官龙文章(
李晨饰)也加入到“四道风”组织中。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四道风”承担重任,将原子物理学家何莫修(
张译饰)护送上美军的接应船只。何莫修经历战斗后,选择成为“四道风”的一员。从此,一支民间抗战的大旗在沽宁树立起来,对日军发起了一轮轮惊心动魄的攻击,“四道风”组织的成员们也在沽宁奉献了他们最美的青春。
分集剧情
参考资料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参考资料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生死线》是
兰晓龙“兵团线”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故事的时间背景比
《士兵突击》和
《我的团长我的团》这两部更早,剧本也是最早写成的,但由于制作成本高一直未开拍。2008年,
侯鸿亮和
李晨一起吃饭时谈到说兰晓龙的《士兵突击》是个好本子,这时李晨想起之前看到过兰晓龙创作的另一个剧本《生死线》,但一直未能拍摄。当时,侯鸿亮就马上联系兰晓龙商谈,到10月20日该剧便在江西开拍。
前期筹备
该剧改编自编剧兰晓龙的同名小说,由《
闯关东》的主创班底制作。当制片人
侯鸿亮和编剧
兰晓龙拿着剧本找到导演
孔笙时,他仅看了5集剧本就觉得这是一部必须要拍的戏,于是马上筹备起来。比如,为实现剧本中虚构的沽宁城,剧组选景花三个月,走遍三个省,剧组前期先在瑶里古镇拍摄小巷、在横店拍摄广场、在上海拍摄市中心,再用大量电脑特效合成。
角色选择
《生死线》启用了编剧兰晓龙在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曾合作过的一些演员,如
张译、
李晨、
罗京民等,而剧中欧阳山川的饰演者则选用演员
廖凡,导演认为他能演绎出欧阳山川内心深处的不安分因素。据导演介绍,剧中“四道风”这个角色非常重要并且很难驾驭,因此在开机时还未确定人选,最终导演选定由杨烁出演,
杨烁在接拍这个角色的初期感到压力较大,还专门闭门三天用心体会角色。此外,该剧女主角饰演者吕夏的敲定则得益于演员李晨的推荐,导演孔笙认为吕夏忧郁的眼神非常符合剧中“思枫”一角的人物形象。
特效制作
剧中场面主要采用实景拍摄和特效相结合的手段,为实现原著中宏大的战争场面与虚构的沽宁城,出品方在特效上投入重金,特效镜头主要集中在飞机空战、合成虚拟城市、劳工大规模迁徙等场面中。爆炸场面的特效制作使用的是气爆技术,能有效降低危险系数且效果逼真,这些技术全部由剧组本身的特技人员完成。
场地取景
《生死线》的拍摄历时约半年,场地取景遍及江西瑶里,浙江横店、象山、乌镇,上海等地,耗资超3000万。原著中的沽宁城临海靠山,既有狭窄的小巷又有繁华的街景,因此剧组在景德镇瑶里的山谷中,摄制组斥资搭建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机场,机场内还布置两架一比一零式战斗机。
幕后花絮
在开机前,剧组为演员
吕夏量身定做了几套旗袍,但到拍摄期间天气寒冷,须在旗袍内放入些保暖物品。于是吕夏开始减肥,到了开机时瘦了15斤。《生死线》中有非常多的战斗戏,作为第一次拍摄战争戏的吕夏,最初拉不上枪栓,需要道具师帮忙,后来才逐渐克服恐惧。《生死线》拍摄时,因天气寒冷,演员都身着军大衣,吕夏的军大衣在大家围在一起烤火时不小心被烧着了,而吕夏全然不知,直到她闻到糊的味道,才意识到自己外面的军大衣着火。
演员
高子沣表示在横店拍戏时,天气非常寒冷,感觉身体快要被冻僵,台词说不清楚。此外,高子沣扮演的李六野在剧中有一场“利剑穿喉仍不死”的戏份,当时的情节把当地群众吓到。
廖凡是第一次与编剧
兰晓龙合作,他表示钦佩兰晓龙的才华,但想恳求编剧让其在第30集就牺牲,因为他觉得自己饰演的角色欧阳山川一直是伤痕累累的状态,不仅化妆费时费力,而且演起来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哪几处带伤,害怕穿帮。
剧中有较多穿帮镜头,例如,剧中龙文章和蒋司令逃跑时,龙文章刚开始骑的是一匹白马,在逃跑过程中突然变成深色的马;剧中人物四道风拖着伤腿从高会长家出来时是右腿受伤,走着走着变成左腿受伤。
剧集宣传
2008年10月20日,该剧在外景地江西瑶里举行开机仪式。2009年11月3日下午,《生死线》举行广州首播见面会,编剧兰晓龙携演员张译、杨烁出席。2009年12月26日,该剧在北京举行开播发布会,编剧兰晓龙和导演孔笙率众主创出席活动。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收视信息
该剧在山东电视影视频道开播后,仅几日就取得7.2个点的收视率。随后在各大卫视播出,在北京卫视播出期间,前期单集收视率成功破7,大结局收视率达9%,成为北京地区收视冠军。
剧集特色
主题寓意
《生死线》塑造了一群舍生向死的布衣战士,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将四个不同出身、不同喜好、不同信仰的人联系在一起,而凝聚在这些小人物成长经历中的,是战争体会、生存感悟与深厚情谊。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剧中主人公演绎着自己心中的是非正邪,成就着自己心中的侠义风范、家国情怀。
叙事手法
该剧的剧情叙述分三部分,三段故事前后经历7年,剧情紧凑,内容丰富。用一小段一小段的情节,把7年中发生的抗战故事零星点缀在一起,在保证故事性的同时不失历史感,也能够更好地表现悬念,展现故事高潮发展。此外,该剧在开篇使用幽默诙谐的表现手法,而在结尾则强调凝重悲悯的气氛,旨在更好地吸引观众。
获奖记录
剧集评价
大众评分
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3月22日
专业评价
正面评价
《生死线》剧作悬念迭出,情节紧张曲折,人物表现超越观众期待。人物和事件水乳交融,互为因果,编剧在宽阔的时空里自由往来,故事有很强的戏剧性,成功地实现长篇电视剧的类型化创作。(编剧
苏小卫评)
《生死线》用气质震撼人,用角色打动人,用情节吸引人,用音乐感染人,剧中满溢着浓重的人文关怀,充满对生命的尊重态度。该剧剧情磅礴大气,场面宏大;人物个性鲜明,特色突出;剧情紧凑丰富,充满传奇色彩。(新浪娱乐评)
负面评价
该剧过分夸大和神化几位平民英雄的作用,将历史江湖化,将战争游戏化,模糊历史和战争的真实面貌。民众在这部电视剧中连跑龙套的群众演员身份都失去了,仅仅沦为一个符号,只是色块一样影影绰绰的铺垫于剧情发展的背景里。《生死线》应多一些“循环之理”的醒世作用,少一些戏剧的传奇性。(作家
肖复兴评)
制作不够严谨,存在较多穿帮情节。(网易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