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银壶》,又名《佛手桔》,是汉调桄桄传统剧目,作者是曹大王。
简介
《盗银壶》汉调桄桄传统剧目。又名《佛手桔》,作者曹大王。叙北宋时,义贼邱小义盗走算卦人江迁银壶。因壶为杨帅府之物,江迁赔偿不起,欲寻自尽,被邱救下,并将银壶归还。杨帅欲试邱小义的本领和智慧,便许下:若邱小义晚间再能由帅府将银壶盗走,便为重用。尽管帅府防守严密,银壶还是被邱二次盗走。适逢皇太后病危,急需用北国御园之“佛手桔”治病,派人去讨,北国不肯,朝廷欲派兵强取,杨帅荐邱去盗。邱小义凭着一身武艺和机智,果然盗回“佛手桔”,救了皇太后之命。
此剧为武丑(贼丑)重头戏,以念白和武功为主。其中《盗壶》、《还愿》两折经常单独演出。《盗壶》以表演身手敏捷,上下轻功为主。《还愿》则以耍火为特技。“戏状元”
王庚子演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名噪汉中。他的徒弟
杜文书从五十年代初至1966年常演此剧。只要他挂头牌,观众场场必满。有孙太正、杜文书口述手抄本,保存于
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宋朝:说的是,一个小偷----那时都叫贼,名叫邱小义。看,取得名字就有义字!到得帅府盗了一盏银壶,打算当俩钱花。没想到在庙内无意中听到了一对母女的对话,原来因为丢掉了银壶,使她家受到了牵连,必须赔赏五十两银子才行。而接下来的更是不可思议,因为家境贫寒这个张姓老翁竟然要买女以作赔赏……这一系列的呈现,打动了这个被称作盗贼的邱小义于是邱小义还壶救女、打死金人。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不然。邱小义亲自到帅府还壶,又演绎了一场元帅爱才的故事,不但不追究邱小义的偷盗之罪,而且赠其白银二百两,让其在城南开酒馆谋生,等待与金军开战时好报效国家……
首先我惊叹邱小义的功夫了得,人称“草上飞”,所谓艺高人胆大,才敢去帅府盗壶。
然后,我觉得邱小义很可爱,他在听到看到母女的对话之后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同情心,不惜现身示人,承认银壶是自己所盗,并且还壶救人承担到底。所作所为那里是一个小偷应该做的啊!简直是英雄所为!大丈夫敢作敢为,这也许就是那个年代的特殊印迹。什么叫以德治国?在这个邱小义身上可见一斑!即使做了贼也不忘做人的根本原则……真真的让人佩叹啊!当今社会就是一普通的守法公民能否做到这点呢?
连我们戏中的大帅也是可爱的,处处不忘聚敛人才,从自己腰包掏钱给邱小义本钱,让他不再做贼,让他等着国家的召唤,当今的官员那个能比呢?就是在忙的时候还不耽误自己教育孩子,要恭敬读圣贤之书,不要花街柳巷里混生活----不惜
杖挞!
敬佩古人的智慧,以德育人、以德治国,让人心服口服!把这些做人的根本道理融入到戏曲当中让人寓教于乐,更是我们老祖宗的超人智慧!
做人永远不要忘了仁义、礼信和最基本的道德……
南宋元戎杨存中之子杨元玉买花,误将扇子留在花篮中,都统周必大之女蕙娘买花得扇,见扇上题诗暗慕元玉之才,因宋皇太后染病需北国佛手橘为药引,派周必大前往购买,被北国乌而卫康拘押。北主派粘龙、木虎来宋营探秘,并兼买美女。杨存中得梦,召张定圆梦,赐以酒食,张携银壶返家,为飞贼“海空飞”丘小义盗去,张定将银壶丢失,无力赔偿,遂将其女卖于粘龙,赶至太保庙告知妻女,全家痛哭,丘小义闻知挺身而出,毁卖契,并痛斥粘龙、木虎,随张定到杨府还壶。杨存中令丘小义再盗壶,以观其技,并亲与仆人守护,但银壶仍被丘小义盗去,杨存中原谅了张定。全剧以武功见长,表演以形体和面部传情。
作者简介
曹大王,1881年出生于四川富顺县,因为脸黑,小名黑娃。10多岁时,先后入“富春”、“苏秦”、“天乐”班学戏,后转入“臣”字科社,科名曹俊臣,从师蔡三品等川剧名家。曹俊臣擅演文武小生、武丑。他的武丑戏《盗银壶》中的“耍火”、“钩壶”技巧,堪称一绝。曹大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一出《盗银壶》,成了“偷夜壶”(一种置于床下,晚间小解的器具)的“邱小乙”。
那是上世纪40年代的某月某日,白市驿的白老太爷六十大寿,请川戏班唱堂会,并亲点曹大王的“拿手”戏《盗银壶》。这场堂会,前面是人员众多的“大架水”戏《玉祖寿》,中间是生旦戏《金银缸》,压座戏则是《盗银壶》。老太爷是个川戏迷,从头至尾看得眉开眼笑,连连喝彩。对曹大王的《盗银壶》更是赞不绝口,挂红多次。戏毕,主人设宴款待艺人,白老太爷亲自为曹大王敬酒:“曹大王的《盗银壶》,我是百看不厌,看了还想看。硬是把神偷邱小乙演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