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祖国的早晨》由保加利亚电影制片厂于1953年出品。该片由安东·马陵诺维奇、斯杰方·斯尔恰德齐叶夫联合执导,刘鲍米尔·卡巴克企叶夫、伊凡·斯杰法诺夫、席妮·鲍齐诺、阿波斯托尔·卡腊米杰夫、彼特尔·箕米特罗夫、盖奥尔吉·该奥尔吉叶夫等领衔主演。主要剧情是:保加利亚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广大爱国青年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工作队。有一个叫伊凡的青年,原本是勉勉强强地加入的,但是,人民的热情和集体的劳动教育了他,他不但变成了和其他男女青年们一样的积极工作者,甚至不顾生命危险捉住特务,保证了建设的顺利进行——防止了山洪的泛滥,建成了水堤。
演职员表
职员表
▪ 作曲:托陀尔·波波夫
▪ 作词:魏谢林·哈契夫
译制职员
▪ 翻译:陈涓
▪ 录音:洪嘉惠
演员表
电影剧情
1948年,保加利亚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广大青年踊跃报名参加工作队,为祖国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义务劳动。有一个名叫伊凡·鲍勃契夫的青年,一心想考上大学去学习医学,因此他不肯报名参加工作队。伊凡的父亲马陵·鲍勃契夫一直在劝说伊凡去报名参加工作队,伊凡被他的父亲劝说得急了,就从家里跑出来。街上来来往往的都是参加工作队的青年男女。伊凡闷闷不乐地走到咖啡店附近,见到了中学时的同学乔治。乔治和他的同伴蒙卡都是受帝国主义者指使的特务分子。乔治看到伊凡不愿参加工作队,心中暗暗高兴,可是表面上却装得很进步,这又引起了伊凡的烦恼。伊凡回家吃饭的时候,父亲继续劝说他,伊凡赌气地连饭都没有吃就报名参加了工作队,和大家一起搭火车向工地出发了。
火车上,大家有的说,有的唱,十分高兴,只有伊凡哭丧着脸在一旁胡思乱想,打算等火车到了下一站,就溜回家去。
事情有些出乎意料,车进了站刚刚停下,就有许多人拥过来,向工作队员献花。一位老太太把一束鲜花给了伊凡,并且对他说,他的面貌很像她的儿子,可惜她儿子在游击战争中牺牲了,如果她儿子还活着的话,就会同伊凡他们一起去工作了。她嘱咐伊凡代表她的儿子去工作,伊凡深受感动,打消了溜走的念头,回到了车厢里。
到了工地,那里的指挥员亲切地接待这批新来的工作队员。他们的任务是修水堤。青年们分成两个小队:一个是男青年组成的青年近卫队,一个是女青年组成的海鸥队,在劳动中,两队展开了红旗竞赛。刚开始的时候,伊凡工作老是不大起劲,影响了小队的工作,红旗被海鸥队夺去了,伊凡越发苦恼。一次,伊凡推斗车运石头,一不留神摔倒在山坡上,被石头砸伤了脚,他更灰心了,打算写封信留给工作队,不干这种工作了。
指挥员看见伊凡情绪不好,就来帮助他,安慰他。晚上点名的时候,各小队又把革命先烈的名字列在自己小队里,作为榜样,以此鼓励大家。点名后,接着唱起悲壮的歌曲来。通过这样一次次的教育,伊凡内心起了变化,他偷偷把离职书撕掉了。从此,他的工作一天天好起来。
一天,工程师来到工地,跟他来的两个人,却是做了“助手”的乔治和“司机”蒙卡,两个特务分子竟混进工地来了。乔治一见到伊凡就劝他离开工地,伊凡觉得乔治有点讨厌,就不愿理睬他了。
劳动竞赛还在继续着,工作队员的工作热情更高了,连同伊凡在内的许多工作队员,晚上还偷偷起来工作。指挥员听到了这个消息,怕累坏了他们,忙把他们叫回去睡觉。组织上见伊凡转变了,非常高兴,就叫他兼做工人业余识字班的文化教员。乔治怕伊凡工作积极起来,就造谣说伊凡的父亲被组织撤职了,说党组织不信任非党工作人员。伊凡听了,信以为真,工作热情又低落下来。海鸥队队长娜佳劝伊凡不要轻信这些话。过了几天,伊凡的妈妈来看伊凡,证实了乔治说的是鬼话。娜佳感觉乔治很可疑,就把这件事汇报给组织上。伊凡虽然想不到乔治是特务,但对他这样欺骗自己,也很不满。
这时候,雨季快到了,山洪只要一爆发,工地就变成大海。工程师认为近年来山洪没有爆发过,用不着防备。党组织开了个会,认为应当加固临时坝。乔治先是摇着头不同意修临时坝,却不得不服从多数人的意见,他们想起了一个毒计,一方面让蒙卡到农村勾结富农造谣,破坏党的威信,叫农民不卖给工地木料,以阻挠修坝工程,另一方面乔治准备趁机会炸毁堤坝。
果然,山里起了大风,说话之间山洪就下来了,大家冒着风雨抢修临时坝。乔治把炸药埋在堤下,等大家离开水坝的时候,他便点燃了火药线,正在这紧急关头,伊凡走过看见了,他冒着生命危险切断燃烧的火药线,然后和乔治两人在水里搏斗。工作队员们听见伊凡的喊声,紧忙跳进水里帮着伊凡捉住了乔治。蒙卡想乘汽车逃走,他刚上了汽车,就被闻讯赶来的公安人员逮捕了。
劳动使广大青年们更坚强了、更勇敢了、更爱国了,他们是保加利亚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巨大的力量,一支不可遏制的洪流,他们祖国早晨的光辉照耀在他们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