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图
张大千作品
《秋山图》是著名画家张大千于1978年创作的风景画,是张大千两项重要事业追求的集中体现。
创作背景
其一,《秋山图》为中国传统画作题材,流传至今的即有五代僧人巨然的《秋山图》和明代画家董其昌的《秋山图》。五代僧巨然《秋山图》是绢本水墨。《秋山图》上有“袁枢明印”、“石愚收藏印信”等收藏印记。亦有“王铎鉴定”,“孟津王镛珍藏”等印,今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明代董其昌《秋山图》,是董其昌于1616年(万历44年丙辰)10月为金玉检所作,是年董其昌62岁。根据画上的题跋可知,该画于1625年(天启5年乙丑)4月为金玉检转赠相国圣斐,圣斐大喜之下又向董其昌索题,董见此精心之作所赠得人,被圣斐珍爱有加,于是又题云:“此余为金玉检作者,今归圣斐相国,圣斐携之游梁,尝挂之菟园雪台中,烟云词赋,俱为俱养家具矣。乙丑四月之望,玄宰。”这时的董其昌已是71岁高龄的老人了,但题字依然神采奕奕,炯炯有神。另传元代著名画家王冕亦有《秋山图》,今其画作已不传,而题画诗尚存。张大千酷爱收藏古代名家真迹,想必早知古画名迹《秋山图》,而张大千的《秋山图》在古画的意境上又更上一层,不仅远山近树勾画传神,山水云烟自然飘渺,房屋小径隐现山间,这些都是非胸中有沟壑者所不能为。由此可知,此画作正是张大千踏遍名山大川后的佳作。而题跋“穷通理若何?只言五湖上,无心着渔蓑”更是点出了此幅《秋山图》意在闲适,借秋山的开阔寓胸中对功名的淡泊,心境恬淡、志在高远。
画作介绍
张大千《秋山图》曾于1978年在韩国展出。当时他的个人画展是由韩国东亚日报社于1978年三月间“透过中韩文化界的奔走努力,敦请张大千大师访问汉城”,从而完成这一历史性文化活动的。张大千先生的个展于当年11月15日至11月24日在汉城世宗文化会馆举办,台北故宫博物院协办,被誉为“不仅是汉城文化界的盛事,也是亚洲和世界性的大事”。画展举办方为了使韩国观众对大师的艺术世界有全般的了解,特别商请大师,除了展出他的新风格之杰作外,也展出一部分人物、花卉及书法作品;并出版一册汉城个展目录:《张大千画集》,以资纪念。而这幅《秋山图》也收录其中,排在画集收录画作的第九幅,图下注明“秋山图,纸本69.8×137cm,1978”。此时的张大千先生已经年近八旬,画作技法早已臻于化境。这一年他先后赴高雄、台南举办个人画展。并于八月迁入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而此幅画作或许正作于迁入摩耶精舍之后。于是一份平和之气、禅定之心于秋山画面中隐隐透出。
作品赏析
这幅张大千先生创作于1978年的《秋山图》正是其半抽象水墨山水画作的经典代表。打开中国绘画史,类似张大千先生这种近乎抽象或半抽象的山水形式,历代传世作品一张也看不到,那么张大千先生的大泼墨(或大泼彩),可以说是“日新又新”的一种创造品,也是他对现代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
从《秋山图》的整幅画作来看,大泼墨的远山技法近乎抽象,而山石、房屋、树木的点染又将抽象的远山拉回到逼真而灵动的层面上来。近处细法描绘的树木将无形的江风绘入画面,使得原本抽象的泼墨远山传达出江风拂过山峦的动感,将泼墨的粗糙点化成精致的灵动。不得不令人惊叹作者天才的神来之笔。
画家简介
张大千(1899-1983),名爰,一名季,又名季爰,一度为僧,法号大千,又称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善孖弟。大千少年才俊,从梅庵、农髯先生游,泛读石涛、八大真迹,得其真髓,临摹几可乱真,与齐白石有“南张北齐”之称。作山水、花卉、鸟兽皆精妙,特擅写荷,名重当时。晚年作泼墨泼彩山水,为一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称其为“五百年来一大千”。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30 00:08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