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引论》是法国成人教育家
保罗·朗格朗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70年。
内容简介
全书有“前言”“终身教育探索”“全面综述”“论证和实例”四个部分。“终身教育探索”谈了终身教育的探索与形成过程。全书重点在于“全面综述”与“论证和实例”部分。前一部分,作者试图说明终身教育在各个阶段中逻辑的和有机的发展。从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推动力、特有的意义、内容和目标作了若干分析,结尾处对教育活动的战略提出了一些设想。后一部分则论证了一些命题并提出若干建议,同时,对终身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正规教育的一些问题及其与终身教育的联系等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说明。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的会议上,保尔·朗格朗以“education permanent”为题作了学术报告,该报告引起参会者的反响。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education permanent”改为英译“lifelong education” ,即终身教育。正是在这个学术报告的基础上,朗格朗于1970年写成并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
作品思想
保尔·朗格朗在书中列举了现代人所面临的新挑战,指出这种挑战来自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决定个人和社会命运的条件,也为教育趋向“终身化”提供了变革的舞台。按照保尔·朗格朗的意见,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努力建设更美好的生活,即使人过一种更和谐、 更充实和符合生活真谛的生活。这种生活必须是指个人与现代社会的现实性要求所规定的生活。终身教育的具体目标是,教人们掌握一种在自己的整个求知道路上得心应手的方法,即使学习者“学会学习”,以便为他在未来学习化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做好准备。具体而言,保尔·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生命教育、情爱艺术教育、父母、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教育、职业中的教育、闲暇教育、艺术教育、体育运动教育、选择信息能力教育、公民教育。
保尔·朗格朗认为,在当今时代,那种只靠青少年时期接受几年教育便能受用一辈子的情况已经过时。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必须不停地接受教育,不停地学习,因此,终身教育的意义就是教给学习者合适的学习方法或自我教育的方法,促进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
保尔·朗格朗认为,成人教育不应是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在终身教育的原则下,成人教育应立足于解决成人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工作的问题、家庭的问题、代沟的问题以及自身发展的问题。而且,如果成年人想获得青年人的尊重,他自己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与发展。此外,保尔·朗格朗还强调,教育是集体的事业,光靠专门从事教育的人无法向前推进,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参与。一方面,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各部门以及各类人士来共同研究解决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参加教育决策;另一方面,随着教育超越传统的限制,教育人已不仅是教师的职责,在某一时刻和某些条件下对教学和训练负有职责的任何人都是教育工作者。比如,医生、工程师、牧师、政治家等组成庞大的教育工作者队伍,他们的相互交流和取长补短是形成可靠而生机勃勃的终身教育结构的先决条件之一。
作品影响
《终身教育引论》一书对终身教育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建议,为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和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价值;同时,也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想的真正确立。
出版信息
1970年,《终身教育引论》一书出版,到1983年时,该书被译成了18种文字在世界发行。
1985年,该书由
周南照,陈树清翻译成中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作者简介
保尔·朗格朗( Paul Lengrand,1910—2003),终身教育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和终身教育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被誉为“终身教育之父”。1910年12月12日,他出生于法国加来的康普兰。1948年,他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工作,专门负责成人教育方面的事务。1971年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卸任后,朗格朗继续从事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他又继续担任了设在汉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的专职研究员。2003年,保尔·朗格朗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