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是英国经济学家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0年。
内容简介
《经济学原理》将各种庸俗经济理论融合成一种折中的理论体系,建立了“均衡价格论”和分配论。
全书共6篇,55章。第1篇是绪论,说明经济学是研究财富和人类欲望关系的一门应用科学,认为经济学的目的是解救贫困和增进福利。第2篇讲了一些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比如财富、价值、工资、利息、利润等。第5篇分析了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股关系。第3、4、6篇分别论述了消费、生产和分配的理论。
书后的1—12附录是对正文中各篇有关问题的补充论述,第13个附录即“数学附录”,则是对正文各篇有关的经济原理或规律运用数学公式和几何图形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现的时期,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是国际工人运动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继创立的时期。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自从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出版后,以往庸俗经济学的辩护理论已被马克思所揭穿,它们已经不能为资产阶级担负起辩解的任务,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创立一些新的理论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70年代,为适应这种要求,在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中出现了新历史学派和以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里昂·瓦尔拉和奥地利学派等为代表的边际效用学派。到了19世纪末,马歇尔便吸收各新旧庸俗经济学派的学说,写成了《经济学原理》一书。
作品思想
对《经济学原理》进行总结,马歇尔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重新定位。马歇尔认为作为研究财富和人的行为的经济学,主要研究影响人类日常生活事务方面最有利、最坚定的那些动机和阻力。他改变了传统重视对生产研究的思路,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上。这一转变逐渐使经济学由一门主要研究整个国家怎样致富的学问,转变为主要研究个别消费者行为、个别厂商行为以及价格决定机制的学问。“经济学”一词正式取代了“政治经济学”,被广大学术界接受。
(2)提出均衡价格理论。马歇尔把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引入到经济学,提出了“均衡价格论”。均衡价格论标志着经济学从“古典”向“新古典”的最终转变,成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3)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分配理论。马歇尔在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的假设条件下,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把市场价格作为基本的信息载体和传导机制,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对物品和劳务的收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超越古典经济学的分配理论。
(4)提出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学说。马歇尔首次提出产业组织的概念,从而触及了规模经济问题。在讨论规模经济问题时,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冲突”。围绕规模经济发生的原因,马歇尔第一次提出了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的概念。马歇尔在界定两个概念的基础上,还研究了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的关系,并试图找到解决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矛盾的办法。
作品影响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既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又是对古典经济学的总结之作。它的主要内容既包含现代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和重要微观理论,又包括对古典著作中价值、工资、地租、利润的批判和总结。概括地讲,马歇尔在这部书中有三大贡献:
第一大贡献就是在经济学方法论上的创新。马歇尔将对人的研究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在他之前的经济学家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只局限在财富的来源、分配等问题的研究之上,而马歇尔将人的行为,行为的动力,动力的衡量,人的感受的衡量都纳入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围的基础,使它成为现代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马歇尔认为人的满足是一切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他不但重视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供给决定论,还重视人的需求的重要性,将人的行为纳入研究范畴,为以后他的价值决定论奠定了基础。马歇尔在经济学方法论上的第二个创新是静态分析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简化问题,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这种方法最初是物理学中的分析方法,将它引入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创新之处。这种静态分析法对于寻找静态均衡,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复杂问题是很有用的,现代经济学中它也是分析问题的经典工具。
第二大贡献就是在经济分析中引入时间因素。1907年庇古在《经济学期刊》发表了《评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第五版》,文章写道“马歇尔对时间因素的论述是他最独到的贡献”。庇古认为亚当·斯密及其后来者对国民财富研究中的时间问题都是避而不谈的,他们对国民财富的研究都与时间无关。马歇尔对时间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利息、节欲论的解释上。马歇尔认为利息是等待的报酬,即人们等待未来的满足而获得的报酬。节欲是资本家为了获得作为报酬的未来利润而节制的现在的满足。这样,马歇尔就为资本家和银行家占有利润和利息的合理性做了申辩。第二个方面是在分析价值决定论时,马歇尔对供求做了长短期的区分。他认为价值在长期内由生产成本决定,而在短期内由需求的大小决定,马歇尔对生产周期做的这一划分到现在还在使用。
第三大贡献就是理论贡献。包括均衡价格理论、分配理论、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理论等,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均衡价格理论的提出。马歇尔之前的经济学家要么强调供给力量的重要性,认为供给中的生产成本才是决定价值的根本因素;要么强调人的需求的重要性,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决定了价值。马歇尔将两者结合起来,认为供求关系共同决定价值,并引入静态分析法和时间因素研究“正常”供求水平下价值的决定问题。这已成为现代经济学中的经典模型。
该书可谓集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发展之大成,在继承和发展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同时,也为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近代英国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融合新旧经济学说建构了近代第一个宏大的经济学体系,推进了剑桥经济学派的形成,培养出凯恩斯、尼科尔森、庇古、麦格雷戈等经济学家。马歇尔原本对哲学兴趣浓厚,但在调研了英国的贫民区后,立志建构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经济学体系,并身体力行传播其经济学思想,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