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异,汉语词语,指考订
书籍版本的文字或所记事实的异同;考试卷之间的大同小异,也称为同性化。
司马光编著《
资治通鉴》,并著《通鉴考异》三十卷,博采旁取,排比众说,“参诸家异同,正其谬误而归于一。”对于尚无法作结论者,则取“
存疑”和“兼存或说”,以示谨慎。后来胡三省注《
通鉴》,才以《
考异》散入《通鉴》各文之下,使读者一目了然。这种方法也被用于古籍校勘,如
朱熹作《韩文考异》,每条仅摘录正文一二字,博取各本异同,逐一辨析考证,然后分注其下。
清代乾、嘉时期,诸校勘大家翻刻古书时,常对文字之异疑,胪列诸本,评论得失,注解其下,这种考异工作,极便于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