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月亮
珀西·比希·雪莱创作诗歌
《致月亮》是英国汉诺威王朝诗人珀西·比希·雪莱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月亮心心相通、惺惺相惜的心态情感。诗中月亮被人性化,赋予了人类的品格。诗人想象月亮因不停地攀登天堂,不断地凝望地球而感到疲倦困乏。在出身不同的星辰之间孤独地漫游,没有同伴相陪。像一只无欢乐的眼睛,因找不到值得长久停留的目标,而变化不断。
内容简介
正如诗人自己,在攀登文学之峰时,也许感到了厌倦;因高处不胜寒,无太多的朋友,而饱尝孤独寂寞;生活中虽尽力寻找情感的憩息港湾,却终生无法找到可以长久忠诚相守的伴侣。雪莱书写的月亮其实是他自己。全诗简洁明朗,通俗易懂,想象丰富,韵味无穷。
作者简介
珀西·比希·雪莱(1792—1822),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既是柏拉图主义者,又是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因此与学校和教会长期失和,被牛津大学除名后又因私生活为社会所不容,不得不远走意大利。1822年,时年30岁的诗人执意驾乘“唐璜“号小船出海接人溺亡。雪莱写有《解放的普罗米修斯》《无神论的必要性》等长篇作品,此外还有《悲歌》《致华兹华斯》等多首抒情短诗;“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就出自他的《西风颂》。
诗歌全文
中译版本
ㅤ你苍白可是因为
倦于攀登天空和凝视大地,
ㅤ无伴侣地漫游于
那出身迥异的群星之际——
且常变,像只不乐的眼
找不到目标值得其忠贞?
英文原版
To The Moon
by Percy Bysshe Shelley
Art thou pale for weariness
Of climbing heaven and gazing on the earth,
Wandering companionless
Among the stars that have a different birth, --
And ever changing, like a joyless eye
That finds no object worth its constancy?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15:56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