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枝俏
1980年景慕逵执导的电影
《花枝俏》是景慕逵执导的战争电影,由宝珣、刘新、穆怀虎主演,于1980年上映。
剧情简介
练兵场上,连长罗大江正领着战士们练操。战士们一个个汗水淋淋,精神抖擞,唯有八班新战士黄永亮心不在焉,不听口令。大江让他出列,严厉地批评了他,但他满不在乎,还和大江顶撞,并一气之下,擅自离开连队,溜回家里。黄永亮的父亲是军分区司令员,对儿子要求一向很严格。这一天,正巧是父亲的生日。当父亲得知他是擅自离队时,便狠狠地教训了他,直到他认了错。当晚,在姐姐越华陪同下,他赶回了部队。回到营房,大江热情诚恳地和他交谈,承认自己简单粗暴的毛病,使他格外感动,表示要彻底改正自己的错误,跟上战友们前进的步伐。在温暖的革命大家庭里,他果真进步飞快。在帮助他的过程中,越华和大江建立了纯真的爱情。原来,越华是一位越南姑娘,在抗法战争中父母双亡,由抗法援越医疗队的护士永亮妈所收养。她取名为“越华”正是纪念中越人民的骨肉之情。万恶的越南反动派不顾中越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背信弃义,悍然侵犯中国领土,屠杀中国同胞。黄永亮和他的战友们响应祖国的召唤,告别了亲人,勇敢地奔赴到自卫还击的最前线。一次,他只身遇到了一个狡猾的越南特工人员,在千钧一发之际,他机智、勇敢地击毙了敌人。在另一次战斗中,部队进攻受阻,连长让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迂回到敌后,在即将胜利的时刻,他被残敌的冷枪打中,光荣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亮的牺牲,使父母亲、姐姐越华和战友们十分悲痛。然而他的精神却鼓舞着人们为保卫祖国、建设四化而英勇地工作和战斗。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获奖记录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对于那些从没打过仗甚至没见过打仗的战士能不能完成党和祖国交付的任务,编剧陆柱国是有疑问的。在下部队时,他看到某部队一个营有二百七十人立功,战士们表现出惊人的勇敢。陆柱国打算根据这个营的事迹,创作一部作品描写战士们如何以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打败侵略者的。但面对一系列战斗和成批涌现的英雄,他不知应该选哪一次战斗为背景,选择什么样的人物为模特。就在他为此苦恼时,有位军事研究机关的首长问他是否考虑过那些经过“十年动乱”的青年人是怎样成为英雄的。那位首长认为,虽然“四人帮”想摧毁毛泽东思想,想掐断军队的光荣传统,但是毛泽东思想和部队的光荣传统还是通过家庭教育、连队生活锻炼等各种渠道,培育了青年人。首长的话启发了陆柱国,他意识到作品表现的主要矛盾冲突不一定放在战场上,主要矛盾的双方也可在家庭、连队、亲人之间,甚至人们的头脑之中。
生活原型
确定了思路后,陆柱国对二百七十个立功的指战员进行了筛选,从中找出三个典型。
第一个典型刘建国,父亲是转业干部、老革命,在“文革”中被划为“走资派”。父亲被关起来后,刘建国和一群“天棒娃娃”混在一起。父亲“解放”后,对刘建国严加管教,父子关系一度很紧张。后来刘建国入伍,经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在战场上立了一等功。父亲给他写信,第一次称他为“好孩子”。
第二个典型李光华,刚入伍时因为过不惯部队的艰苦生活,开小差跑回家。他家里人开了家庭会,父母、哥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他,然后送他回部队。归队后,李光华发誓“要做一块革命的好钢”。部队向边界开进时路过李光华的故乡,他的父母、妹妹在车站等候,而李光华遵守纪律不下车,是指导员命令他下车,他才与亲人见了面。在战场上,李光华负重伤,被送到离家乡很近的野战医院,他却至死不肯把伤情告诉家人。他母亲找到连队时才得知儿子牺牲了。后来他的家人又把光华妹妹送去参军。
第三个典型是连长刘建荣。他认为放松管理连队就没有战斗力,所以带兵非常严格。别人给他介绍对象,刘建荣主动提出部队已接受任务上前线,不打算因为谈恋爱牵扯精力。本来因他长相平平而有意回绝他的女方却不忍心在这样的时刻提断交,两人商定保持通信联系。在刘建荣出发时,女方还送了他一方手帕。上前线后,两人通过书信来往互相了解并确定了爱情关系。在打第一仗时,刘建荣壮烈牺牲,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陆柱国把刘建国与父亲的故事写成报告文学《好孩子》,但是李光华、刘建荣的故事他因种种原因没来得及写成文学作品。
剧本编写
陆柱国回到八一厂后,编辑部向他传达了中央号召把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事迹搬上银幕的指示。然而,陆柱国觉得自己掌握的素材还不足以写成剧本。鲍梦梅提议说《好孩子》就是不错的电影剧本基础。后来,陆柱国因为要回部队补充生活,就把《好孩子》底稿和他在中越边界采访到的材料都交给鲍梦梅,请她先行创作剧本。当他从部队回来时,鲍梦梅已经写出了《花枝俏》的电影剧本初稿。剧本中黄永亮的原型就是刘建国和李光华,罗大江的原型就是刘建荣。黄永亮的父亲选用了李建国父亲的“严”,母亲选用了李光华母亲的“慈”。越华以刘建荣的女友为原型,后来把她安排成黄永亮的姐姐。在设计越华身世时,编剧认为,描写对越自卫反击战,要注意回顾和宣扬中越人民的情谊,以此反衬黎笋集团的背信弃义,所以他们把越华的身份设定为越南烈士的遗孤。
1979年9月,《花枝俏》的剧本完成,但是陆柱国感到剧本内容是“两截子”,前半部是以黄永亮为主,上战场后,戏就转移到罗大江身上:连长牺牲,未婚妻到墓上献上自己绣的手帕。前半截戏和后半截戏是游离的、脱节的。如何让影片后半截以黄永亮为主,使前线和后方的戏结合在一起,成为编剧们需要解决的难题。1980年5月,鲍梦梅提出剧本初稿是以黄永亮父亲过生日开始,如果在后半截也从黄永亮的家庭生活入手,或许可以解决剧情主线如何围绕黄永亮的问题。于是,他们加入了“祭酒”一场戏,与前面过生日的家宴呼应起来,使父亲、母亲、越华的戏都有所推进。
影片评价
该片是现实主义的,它的人物的精神、气质、心理、行为,连同他们的创痕,都能在许多指战员的身上找到印记。它又有些浪漫气息,有一种质朴无华的英雄主义精神。尽管该片从内容到艺术表现上都还有一些地方未能尽如人意,但它成功地创造了罗大江、黄永亮这样两个可亲可敬的人民子弟兵的银幕形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首届理事陈适存评)
该片一开始就吸引人,它在表演上是真实而健康的,没有感染美学思潮上某些充满了市侩习气的流行病。但严格说来,该片的名字和影片的风格并不是很统一,甚至有令人不解之处。越华和罗大江的爱情本来写得极自然,可是一旦思念起来,还是免不掉恋歌的俗套,真正恋爱着的人反而被“插图”填充在歌声的空隙之间。杨光远的摄影比《归心似箭》在镜头运用上显得更自如多了,表现力也丰富得多。但是外景的运动感比较充分,内景则平淡一些。该片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基础是现实的,情节上由练兵而生出纠葛,由越华关心弟弟而爱上罗大江,接着便是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剧作者不为它安排离奇的情节,为影片奠定了朴实无华的基础。总的来说,影片没有走题。(原中国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钟惦棐评)
参考资料
《花枝俏》剧情.1905电影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4 02:36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