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遐想》是姜昆和梁左的第一次合作。1986年夏季的某一天,姜昆和
陈佩斯去看望女作家
谌容,向她取取经。没想到,姜昆刚进门就被谌容的大儿子梁左叫到一边聊了三个多小时。第二天,梁左给姜昆拿来了他的手稿《虎口余生》,姜昆立刻感到这是一篇绝妙的相声,几乎不用加工就可以直接报上舞台。
那时候,姜昆当上了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的第五任团长,每天都非常忙碌。拿到小说原稿以后,正赶上团里到广州演出,那时候从北京到广州坐火车要两天三夜,姜昆在火车上连夜把它改成了相声,并改名为《虎口遐想》。利用在广州演出的空隙,他和唐杰忠进行了排练。
《虎口遐想》的原著小说《虎口余生》是一部土洋结合的作品,梁左对自己的要求是:洋要洋得地道,土要土得掉渣,两者结合还要不露痕迹。他考虑了荒诞派、无主题、心理结构、情绪情节,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描写的则是中国的事情、身边的人物、普通的社会心理,还要用北京口语。所以,他把整篇小说安排在一个相对来说是荒诞的环境中,所谓“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过的但并非绝对不会发生的事情”——一青工游园不慎落入虎口。这样比较容易刻画人物心理,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并且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虎口遐想》突破了传统相声的结构形式,虽然是“一头沉”的相声段子,但重点不是叙述故事情节,而是由逗哏的模拟掉进老虎洞里的青年工人,当时的自言自语,浮想联翩比较亲切、生动。捧哏的运用了蹬、谝、卖、踹的辅助手法,着重配合逗哏的表述了某些青年人腹内空空、嘴硬心虚的心态。一段荒唐出了圈儿的故事所产生的结果,决不是惊险奇诈的场面,而是使人哄笑的喜剧。所以,有人说梁左的相声算是相声创作中的“另类”,是相声的一个品种—心态相声。(《相声艺术与欣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