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Readers)原名《读者文摘》,是由
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读者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半月版期刊杂志,1981年4月创刊,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以“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为办刊宗旨, 刊物内容主要包括卷首语、文苑、人物、杂谈、话题、人生、生活、文等。
办刊历史
1980年12月,甘肃人民出版社成立丛刊编辑部,胡亚权和郑元绪正式开始此项工作。在一间大约6平方米的小屋里,开始筹备《读者文摘》杂志。
1981年4月16日,《读者文摘》创刊,为半月刊。
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
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
1993年3月,《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事,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
1998年,《读者》又主动放弃“READERS”注册商标,启用新的汉语拼音商标“DUZHE”。
2000年,《读者》改为半月刊。
2004年8月27日,中央宣传部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
中国期刊协会在北京召开“品位·质量·效益——《读者》之路研讨会”,李东升、石峰等领导同志和部分专家、读者代表共80余人出席了会议;10月,《读者》推出原创版。
2005年8月,
李长春同志视察读者杂志社,称赞《读者》是“大漠瑰宝”;
2006年8月,在国家商务部组织开展的“商务新长征,品牌万里行”活动中,《读者》被列为知名品牌,成为“多彩甘肃、精品陇原”的重要标志。
2008年1月,《读者》海外版创刊。
2011年1月1日起,《读者》开始在
台湾发行,成为第一本进入台湾发行的大陆杂志。
2012年,《读者》杂志宣布计划推出包括平板、液晶触摸一体机在内的多款数字化新品,其中平板电脑内置了《读者》杂志30年期刊的电子版本。
2022年5月,知名IP“爱尔芙”联名《读者》杂志,根据《读者》创刊号封面,打造了《读者》太空阅读者元宇宙形象。这是读者首次开拓数据版权领域,这款数字藏品在5月17日登录“时藏”平台,正式亮相“元宇宙”。
2023年,《读者》“敦煌号”特刊推出,包括走近敦煌、我与敦煌、千年敦煌、大美敦煌四大板块。
2024年8月,《读者》杂志‘敦煌号’首期英文版和俄文版正式出版面世。
办刊条件
组织部门
读者出版传媒内设有行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总编办公室、发展规划部、证券法律部、审计部、信息中心、营销中心、下设读者杂志社、期刊出版中心、甘肃教材出版中心等部门。
栏目方向
《读者》杂志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卷首语、文苑、社会之窗、人物、杂谈随感、青年一代、人生之旅、人世间、在国外、风情录、知识窗、生活之友、心理人生、经营之道、趣闻轶事等等。
《读者》杂志主要刊登其他报刊、书籍已发表的精彩文章,刊登的文章涉及到文学、艺术、评论、故事,联系生活的科普小品、心理咨询。
《读者》杂志的读者对象以社会各界群众、青年和知识界为主。
人员编制
截至2019年8月,《读者》编辑部有责任编辑1人、编辑3人、美术编辑1人、制版1人。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截至2019年8月,《读者》杂志的月发行量最高达132万份,累计发行量超过20亿册。
据2019年8月3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读者》载文量为1248篇。
影响因子
据2019年8月超星期刊显示,《读者》文献量233篇、2017年影响因子为0.0008。
2007年1月,《读者》2006年1月A版获得“2006年畅销书排行榜”第四名。
2013年9月,《读者》获得“2013年度中国邮政发行报刊百强排行榜”第一名。
2015年,《读者》获得“最受海外机构用户青睐的中国期刊发行排行”第一名。
2018年9月,《读者》获得“2018年度中国邮政发行报刊百强排行榜”第四名。
2019年6月,《读者》获得“2018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海外榜单第一名,中国国内榜单第二名。
收录情况
2012年12月20日,《读者》杂志被龙源期刊网全文数字化收录。
《读者》被超星期刊、万方数据等收录。
荣誉表彰
1999年,《读者》获得“国家期刊奖”。
2001年,《读者》被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
2003年,《读者》获得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2005年,《读者》获得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2009年,《读者》入选“60年60品牌”。
2018年1月,《读者》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8月,《读者》获得2018年“中国最美期刊”。
2024年8月25日,中国作家协会全民阅读推广办公室授予《读者》杂志“全民阅读第一刊”荣誉称号。
社会公益
2000年2月,中国青基会与《读者》杂志社开始联合举办“保护母亲河共建读者林”活动。
2009年8月,《读者》杂志社举办了回报读者公益行”活动。
2012年,《读者》杂志社举办了二届“读者杯”感恩母亲爱心公益短信征集活动。
2016年5月20日,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与《读者》杂志社发起“圆梦光明宝宝行动”弱视儿童征集义诊活动。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读者》的标识是一只小蜜蜂的图案,其含义为蜜蜂采花,传播花粉,引来的是百花盛开,得到的是蜂蜜,如果说小蜜蜂给人类提供高营养的物质食粮,那么读者给予人们的是真善美的精神食粮。
《读者》刊名题写于1981年春节前后,由书法家赵朴初题写。
精神理念
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
高雅、清新、隽永
现任领导
社会评价
《读者》对人生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它在创刊时,就站在了精神的高“海拔”上,在无数人身上找到了心灵契合点,它的外面是“西装”,但它里面是中国的儒学思想。(央视网评)
这本杂志最大的特点,是她的封面。封面是刊物的眼睛,《读者》的封面如她的明眸清澈见底,水灵灵的,让人看了就觉得她十分可靠,值得信任,是一个真诚的老朋友。有人说,不管在哪一个报刊亭,离得远远的,就会在花花绿绿的刊物中一眼认出她。正如古诗词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她的封面,设计特色独有韵味。清新,自然,大方,美观、舒适……整体上看,似乎利用了黄金分割法,使人看后过目不忘,印象深刻。从第一期开始,好像每期的封面是一幅幅美轮美奂的自然或者人物图片,有严肃的,有快乐的,有童趣的,有调皮的,有沉寂的,有虚幻的,有动情的,有静谧的,有流动的等等,但她绝不以妖冶媚人,不去迎合世俗,保留原始的纯洁,恪守着自己的童贞。当初关于她的价格,倒不是主要的——随行就市即可;加上几幅彩页作广告,也未尝不可,只要不牺牲读者的利益。其实她的封面也是经过了发展和变化:封面白底,用边框围住 ,图片在中间位置,衬得刊物十分醒目。后来,封面中的图片,用边框框住,那个大边框没有了。也有整幅封面是图片的时候,但后来不见了;刊名是赵朴初先生题写,俊逸潇洒,曾经竖排、横排、叠排过,也曾经在封面的上方、下方游移过;字体颜色红、绿、蓝、黑不断变化;图片大都是风景、人物、鸟虫的摄影,偶尔也用油画、国画,但很少见。(华夏经纬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