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著图书
《货币论》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学著作,于1930年首次出版,共两卷三十八章。其上卷是货币的纯理论,下卷是货币的应用理论。
内容简介
《货币论》的上卷中,凯恩斯提出了一种研究货币理论基本问题的新方法,其目的在于“发现一些方法不仅在描述镜头均衡的性质,而且在描述不均衡的性质是都是有用的,同时还要发现货币体系有一种均衡状态过渡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胴体规律”;下卷则主要根据上卷提出的理论来分析、阐述管理通货的目标及其具体的方法。
《货币论》中心内容是:将《货币改革论》中的货币数量论重新进行修改,增加了更多影响价格的因素,将其扩展成为“货币价值基本方程式”,其形式如下:
p=e/o+(k-s)/r (1)
q=e/o+(i-s)/r (2)
(1)式为消费品物价水平方程式,(2)式为全社会物价水平方程式。其中p为消费品的当期价格水平;e为全社会当期总货币收入,它由要素收入工资、地租、利息和企业家报酬组成;o为全社会生产的总产量;k为投资品部门所获得的收入;s为储蓄;r为消费者所购买的消费品数量;q为全部产品的当期价格水平;i为新生产出的投资品增量的当期市场价值。以上两方程的含义都是:价格=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单位产品的利润。根据以上二个方程式,凯恩斯认为物价波动是由于储蓄和投资率的波动引起的,当投资大于储蓄时,物价上涨,企业家可得意外利润;当投资小于储蓄时,物价下跌,企业家形成意外损失;投资等于储蓄时,利润等于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另外凯恩斯借用了维克塞尔积累过程观点,认为投资与储蓄的差额决定于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的差额,如果市场利率低于自然利率,投资大于储蓄,经济扩张;如果市场利率超过自然利率,则会使投资减少,经济收缩;如果市场利率等于自然利率,则经济保持均衡。要稳定价格,必须使“意外利润”为零,方法是使新投资等于储蓄,使市场利率等于自然利率,也就是满足前面所述的三个均衡条件。
作品目录
前言
创作背景
随着英国20世纪20年代慢性萧条的旷日持久、不断深化,凯恩斯逐渐意识到在《货币改革略论》中作为理论基础的传统货币数量论及由此引申出来的货币调节政策所包罗的因素太笼统、太简单,忽略了许多与经济相关的复杂因素,对日益严重的慢性萧条痼疾解释的不够深透,必须进行修正。于是凯恩斯又在1930年发表了《货币论》。《货币论》写于1924年7月,脱稿于1930年9月,历时6年2个月。
作品思想
(1)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不是为了货币本身,而是为了它的购买力。货币购买力由货币所能购买的“综合商品”的价格来量度。这就形成了价格水平,其变动用物价指数表示。因此,物价指数是衡量购买力的单位标准。
(2)《货币论》的中心论题是物价稳定和信用循环。其研究的是支配物价水平变化的各种动态力量,研究目的是为了告诉人们如何维护物价稳定,以及银行体系在稳定物价中的关键作用。
(3)凯恩斯把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改换成“物价水平基本方程式”,将原来被忽略了的因素增补进去,从而使以此为基础而推导出来的货币调节政策在内容上、格调上都相应地扩大化、复杂化了。这些方程式表述了凯恩斯《货币论》型调节方案的中心理论和基本政策,是这种货币调节方案的集中表现。
(4)《货币论》中创造性提出了“货币内生说”,并沿着魏克赛尔的“自然利率”假设,初步形成了他的新货币理论:物价是否稳定与经济是否均衡,取决于投资与储蓄是否相等;而投资与储蓄是否相等,则取决于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是否相一致。在此理论基础上,凯恩斯提出一些具体的宏观政策建议:中央银行应对银行和货币金融体系进行管理,操纵并调节利率来促使储蓄转化为投资,使投资与储蓄相等,已达到价格稳定与经济均衡的目标。
(5)凯恩斯认为,货币管理的艺术,一方面在于拟定专门的方法,使中央当局能对投资了实现迅速有效的灵敏控制;另一方面则在于掌握足够的知识和预测能力,以便将各种专门方法在适当的时机应用到适当的程度。
作品评价
正面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论》是凯恩斯最好的著作。
负面
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对凯恩斯先生的货币纯理论的反思》:“《货币论》很显然仅仅是知识急速发展中的一个转瞬即逝的表达,无非只是一个尝试而已,任何对它的高估都欠公平……”;“对欧洲大陆的经济学家来说,这种研究方法并不如作者所认为的那样新颖……”;“他的表述艰涩难懂,不系统,也不清楚……”。
出版信息
《货币论》初版由英国麦克米伦公司于1930年出版。
中译本根据1933年版译出,何瑞英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作者简介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年6月5日生于剑桥。1902年进剑桥大学学数学,后从马歇尔学经济学,深受马歇尔的赏识。1919年作为财政部的首席顾问出席巴黎和会,同年因写《和平的经济后果》而驰名。他长期从货币数量的变化来解释经济现象的变动,主张实行管理通货以稳定资本主义经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后提出了失业和经济危机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鼓吹国家全面调节经济生活。他的经济学说在西方国家有广泛影响,被称为“凯恩斯主义”。主要著作有《印度货币和财政》(1913)、《货币改革略论》(1923)、《货币论》(二卷,1930)、《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如何支付战争》(1940)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7 19:5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