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秋,国民党军队侵占辽阔的昌潍平原,河东
武工队长马汉东在战斗中身负重伤,
生命垂危,他命令通讯员小陈送给给河西司令部,请上级派负责干部到河东整顿队伍,坚持斗争。小陈通过敌人封锁的
潍河,顺利地到达河西。但他刚上岸就遭遇叛徒陈兴,一番角斗,陈兴中弹负伤,小陈乘机急奔陈庄。不久后,获救的小陈与父亲一起加入河东武工队展开的大反攻战斗中,将敌人全部消灭。
小说信息 短篇小说集。
峻青著。1959年出版。共收入十三个短篇小说,都是描写
胶东革命根据地人民优秀品质的。第一辑有《老水牛爷爷》等六篇,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各种
英雄人物的面貌。第二辑有《黎明的河边》等七篇,描写的是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时期对敌斗争的故事。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人民怎样用鲜血和生命夺取和保卫胜利的革命斗争。所写的英雄人物具有一种崇高的、悲壮的美。其中《黎明的河边》一篇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和艺术功力。小说发表于1955年。它生动地描写了1947年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从昌潍撤退后,通讯员小陈及其一家为护送两个
武工队长过河而献出生命的故事。作品以炽热的感情和诗一样的语言,成功地刻画了小陈及其一家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胶东人民的斗争生活和英雄性格。事件单纯而主题深刻、鲜明。是一篇充满着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优秀之作。
峻青原名孙俊卿。山东
海阳人。中共党员。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胶东《
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昌维地区武工队小队长,《中原日报》编辑组长,中南人民广播电台编委兼宣传科长,中国作家协会
上海分会副主席、代理党组书记,《
文学报》主编。上海市炎黄
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炎黄书画院院长,
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四届理事。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峻青的
小说情节紧张曲折,富于浓厚的战斗气息和传奇色彩。在人物塑造上,他善于把人物推到尖锐、激烈的重大考验面前,突出其主要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注意调动多种多样的手法来烘托、描摹人物的内心。存在的不足是,有的作品注重描述曲折的故事情节。或多或少地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刻画。
《黎明的河边》成功地塑造了交通员小陈和小陈一家的英雄形象。小陈顶多不过18岁,刚出场时尚带着几分稚气,甚至有些羞怯,可下巴上子弹掠过所留下的疤痕表明他已经受过战火的洗礼了。他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去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勇敢、老练地护送两名武工队员在暴风雨之夜过河。当敌人以他的母亲和弟弟小佳为人质诱降时,他克制着内心的亲情,把革命的大义放在首位,向冲上来的匪徒开枪。母亲和弟弟牺牲了,他坚毅刚强,沉着镇定,注意节省弹药,没有像被复仇之火所燃烧的老姚那样连发子弹。在完成了任务,打光子弹以后,他把冲锋枪仍向河里,抱着一个冲到他面前的匪徒跳进河中,表现出了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
小陈的一家是英雄的一家。小陈的父亲不顾家庭和个人的安危,忍受着妻子和两个儿子都牺牲了的巨大悲痛,毅然决然地挟着武工队员
凫水渡河。小陈的母亲和弟弟小佳虽被扣为人质,但都英勇不屈,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小陈的父亲、母亲和弟弟是用鲜血和生命支持
革命战争的
人民群众的代表。
小说形象地说明了人民群众与共产党领导下的
武装力量之间的
血肉联系,揭示了革命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峻青善于通过紧张、曲折、惊险的故事情节展开尖锐的矛盾冲突,让英雄人物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接受考验,从而突出其英雄品格。小说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到了紧张、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由于出了叛徒,河东的游击队垮了,为了重组队伍,坚持斗争,牵制敌人,上级派小陈护送“我”和老杨前往河东去做领导武工队的工作。他们必须在黑夜里穿过敌占区,但偏偏赶上了暴风雨,在暴风雨中又同敌人遭遇,于是迷失了方向。好容易来到潍河边,隐藏在树丛里的渡船却被暴涨的河水冲走了。作者是讲故事的能手,他精心地设置了这一系列偶然的变故,一方面使情节获得了向前发展的
推动力,一方面制造出一个连一个的矛盾冲突,使人物面临考验。这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又导致一个更大的矛盾冲突:还乡团把小陈的母亲和弟弟扣为人质,前来诱降。这也是一个更大的考验,“我”、老杨、小陈、小陈的父亲,以至小陈的母亲和小佳,都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他们的思想性格也因此迸发出强烈的火花。作者就是这样把人物推向矛盾冲突的顶点,在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表现出他们对革命的忠诚。
作品中的
景物描写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把景物描写与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
思想感情有机地融合起来,给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抒情色彩。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暴风雨。当小陈他们顺着
田间小道向河边行进时,远处有沉雷和闪电。接着,风来了,先是轻飘飘的微风,后是狂风,沉雷也从远方滚动过来。终于暴风雨来了,像一片巨大的瀑布,横扫着大地。这样精心、层次分明地描写暴风雨,为小陈他们迷路、河水暴涨、船被冲走以及小陈的父亲凫水送渡等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氛围,并为小陈抱着敌人跳河的壮烈场面作了铺垫,同时也构成了作品的总体气氛。激战之前,
潍河的上空出现了在乌云中盘旋的鹰,它可以说是人物坚强不屈精神的
外化或象征。小说这样写小陈的牺牲:“太阳从重重的云海中升起来了,金色的光投射在不平静的河面上。西面大堤上的
冲锋枪声停止了,
淡蓝色的硝烟被风吹散了,在已经晴朗了的西方天空的碧蓝色的背景的烘托下,迎着金色的阳光,出现了一个人影。啊!是小陈,只见他从壕沟里忽地站了起来,把冲锋枪往河里一丢,返回身去,抱着一个冲到他面前的匪徒,向着浊浪滚滚的潍河里跳了下去。”这里的景物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小陈牺牲时的壮烈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