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2008年侯咏执导的电影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由侯咏执导,王兴东编剧,李兆林主演的传记片,于2008年5月17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剧情简介
1932年的上海码头,人声鼎沸,欢呼的人群簇拥着中国参加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体育代表,登上前往美利坚合众国的威尔逊总统号邮轮。这是中国第一次站在世界奥林匹克的舞台上,而肩负这一历史使命的只有一名运动员,他就是刘长春――当时已刷新亚洲多项短跑记录的中国短跑名将。站在甲板上,面对着船下对自己寄予厚望的同胞们,刘长春百感交集,不禁陷入了对往日的回忆。
1931年“九一八”前夕,刘长春还是一名东北大学的学生,年纪轻轻就已崭露头角的他经常流露着傲慢不羁。一次与日本选手的比赛中,刘长春虽取得了冠军,但是违背了教练布齐(德国籍,受聘专职训练刘长春)的训练意图。正当两个人在回校的路上为此争论不休时,横空的炮火突然宣告中日战争打响了。随后东北大学代校长被迫宣布学校解散,刘长春不得不放弃训练和比赛。然而布齐教练告别时的一席话,让刘长春心中燃起了对“奥运会”的渴望。
从战乱中回到相对平静的大连家乡,刘长春目睹了日本人对东北的全面占领,申请参加奥运会的努力随着一封封被国民政府退回的信件成为了泡影,幸而得到新婚妻子姜秀珍的支持,刘长春锲而不舍,继续着对自己的短跑训练。
日本妄图让世界承认伪满洲国的阴谋,像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住了刘长春。在宪兵队让刘长春代表满洲国参加奥运会的威逼利诱下,刘长春誓死不做汉奸,经过一番搏斗,他终于摆脱了追捕。为决心代表中国,实现奥运之梦,刘长春不得不与家人离别,登上了去北平的火车。
一路上劫后余生,终于到达北平,然而等待他的却是国民政府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绝了他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请求。失望与愤懑交加的刘长春此时又遇到了误信谣言的昔日东北大学的同学们,误解和指责啃噬着刘长春的心。为了证明自己,更为了拆穿日本人的阴谋,刘长春求助曾为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张学良慷慨资助刘长春八千银元并送关公“单刀赴会”画卷鼓励刘长春。终于,当志愿加入义勇军的同学们奔赴东北前线的时候,刘长春也踏上了前往美国参加第十届奥林匹克的征程。
经过近一个月的海上漂泊,克服了重重艰险,刘长春终于来到了美国洛杉矶,代表中国走进奥运会开幕式。华人们的热情欢迎,让刘长春明白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回应外国的挑衅,捍卫祖国的尊严。然而,一路上的颠簸和身体实力的下降,让刘长春在第一项百米小组比赛当中就失利了。面对中国国内传来的压力,教练劝说刘长春放弃接下来的二百米比赛,以免再给中国人丢脸。但是,刘长春坚持要跑出中国人的骨气,跑出中国人的尊严,以“参加比竞赛更重要”的奥林匹克精神,勇敢地站在了二百米的跑道上。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幕后花絮
获奖记录
幕后制作
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早在2004年就开始策划并筹备拍摄该片,为了再现刘长春1932年漂洋过海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场面,摄制组人员还前往美国进行了拍摄。
为了编写剧本,王兴东搜集了不少关于刘长春的素材,包括到大连理工大学采访,到旅顺、到长春、到东北大学、到九一八纪念馆查阅资料。在文史资料第70期有刘长春先生自己的一篇文章,讲的是参加首场奥运始末。看完文章之后,剧组又前往国家体育总局采访,他还采访了奥运冠军王军霞。同时,他也征求了刘长春家属及各方面的意见,不断修改剧本。
此外,共有1000余名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生作为群众演员参与到影片的拍摄中。
制作发行
2007年4月27日,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向媒体公布了该片的筹备情况;6月10日,该片在刘长春曾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大连理工大学举行开机仪式。
2008年1月3日,“缘—北京·洛杉矶寻梦之旅”电影推介活动在洛杉矶好莱坞环球影城举行;5月15日,该片在沈阳东北大学举行首映式;5月24日,该片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首映式。
影片评价
大众评价
专业评价
影片通过赛事来结构叙事线索,通过人物命运的起伏来观照社会、时代和人性,把体育竞技与战争、信仰、性别歧视和种族之争等重大社会命题绑定在一起,实现了主题的升华。(新华网评)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表现了以刘长春为代表的中国人为实现奥运梦想所付出的赤诚情感与艰辛努力,歌颂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奋力拚搏的奥林匹克精神。(大连天健网评)
侯咏导演不负众望,通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传达了中国内地电影的一种新的爱国与奥林匹克精神。观众普遍认为影片剧情环环相扣,精彩不断,虽是讲体育、讲爱国,却巧妙地绕开了“假大空”的俗路。故事自然动人,为北京奥运献上了一份厚礼。(新浪娱乐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01:35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