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猎雕的遭遇
沈石溪所作长篇小说
《一只猎雕的遭遇》是沈石溪1990年创作的长篇动物小说。主要讲述了猎雕巴萨查一生坎坷的经历。
故事内容
猎雕巴萨查对豢养它的猎人达鲁鲁忠心耿耿,由于人类和动物价值观念的差异被主人抛弃;先是卖给雕贩子马拐子充当诱骗同类的诱雕,生性高傲的它在屈辱中偷生,受良心谴责开始抗拒诱惑;继而又当了养雕人程姐的种雕,在笼子里温情脉脉地苟活。但因母雕花水背的死,它受到强烈心灵震撼,重新追求自由自在的天空,终冒着生命危险重返大自然,成了一只野金雕。
它在蓝天间翱翔,原本开始向往家庭温情,却替蓝顶儿承担起照料三只幼雕的职责,历尽艰辛抚养它们长大成年后,被迫离开了这个家;后来它意外地在生死关头救了猎人达鲁鲁,又一次回到他怀抱被收养为“义雕”,然而在一场黑风暴中,最终还是死于为求自保的达鲁鲁之手。
图书目录
创作背景
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动物文学出现了根本性的变革,从“寓言式文体”、散文为主的模式转变至动物小说;以儿童文学作为目标与志业的作家有力地扩大了动物文学的领域范畴。随着90年代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造就了环境与生态的尖锐问题,这一时期一批作家开始从西方翻译引进生态文学理论及作品,扩大对保护大自然环境的关注,形成了一种由文学的人本主义到生态主义的大自然文学创作潮流。
作者由1979年担任部队新闻干事开始创作以动物为主角的文章,1985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至1986年已发表了十多篇动物小说,并获得一些荣誉,此时他决定开拓写动物故事的新角度,突出野生动物的本体形象,深化自己创作的思想内蕴;1987年他离开度过十八年的西双版纳后,仍保持着以那里作为其动物小说背景的习惯。沈石溪从自己17岁时在傣家村寨下乡插队、让母鸡孵化捡回的鹰蛋从而养过小鹰的一段特殊经历出发,改写成了小说《一只猎雕的遭遇》,但在这部小说中将背景移往了日曲卡雪山,采用特殊的第二人称视角来描述这只猎雕曲折的命运历程。
角色简介
作品赏析
思想主题
该部长篇作品显示了沈石溪试图“把人类和动物、人性和动物性放在同一水平线上考察”的艺术追求,从而使之充满对生命哲学的新鲜见解,读来令人震颤、发人深思。小说将动物世界和人生世界的复杂性、残酷性真实而深刻地展现给读者一一尤其是即将跨人社会门槛的少年读者,使他们从一味的单纯中开始窥见到大干世界的复杂变化,从一味的善良中明了一点人生社会更本质的真实世相。在猛兽凶禽身上寻觅到的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失落的优势,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遐思和深刻的哲理启悟。
小说主要表现对阳刚、力量之美难以企及的崇拜,同时还借助这些性格复杂的动物形象,巧妙地折射着现实生活,作品贯穿的现代意识,无疑增加了其中的思想厚度和冲击力度,较为突出地表现了作家凝重而深刻的理性思索,对现实社会世相人生的巧妙折射和大胆反映。
小说通过表现动物与整个自然环境(包括与人的较量)来突出“动物(包括人类)与自然”这一文学主题,使读者从动物的世界里体味人类社会;小说视野境界较为开阔高远,猎雕巴萨查的悲剧主要不在自然环境的险恶,而是表现在自身性格上的弱点,通过这一悲剧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极深层次的人间悲剧。
艺术形象
作者采选了容易表现勇猛凶狠特征的动物雪山金雕作为角色,严格按照动物特征来规范所描写角色的行为,把握让读者可信的动物心理特点,一方面金雕按照弱肉强食的丛林法规在生存,但它也有方式独特的缠绵温情,也有“雕格”,从其身上折射出人性的亮点和生命光彩;作品将他笔下的一个“弃儿”形象原型做了不断丰富和发展,透过精彩描写沉入动物角色的内心世界,使金雕成为一个思想内蕴丰富复杂的艺术典型。
作品情节曲折丰满,描写细腻感人;书中金雕巴萨查对于主人的忠贞不二、甚至一救再救,以身殉主,表现出一种高风亮节、道德完满,“人格”崇高的生命光彩,相形之下,动物主人的偏狭甚至丑陋却成为一种鲜明的对照,金雕巴萨查的被抛弃被出卖,纯粹是出自与主人达鲁鲁的道德和灵魂冲突,其被抛弃的悲剧就具有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制造和渲染悲剧氛围方面,作品笼罩着悲怆、悲凉、悲惨、悲壮的情绪,然而这悲剧氛围感染于人们的不是沉沦更不是绝望,而是唤起崇高与向上的精神力量。作者借助金雕所发的关于两种忠诚的议论,对于猎人达鲁鲁勇敢而又自私贪婪,敢于开拓进取而又疑心重重;善良而又残忍的二重性格的描绘,都使人自然而然地同现实社会某些现象产生对位联想。而所有这些又确实是由作品情节本身派生的,作家的现代意识又是自然地附着于作品形象和情境之中的,因而并无不当,也少有直露之嫌。
不足之处
然而遗憾的是,沈石溪对于动物崇拜这种情感形态的表现方式还主要体现在因袭传统的动物救主情节模式中,着眼点也主要是用于美与丑、善与恶、真与伪等较为简单的对比上,因而他在这一方面为人们提供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还稍嫌单一。另一个问题是他过于钟爱自己笔下理想化的动物形象,在《一只猎雕的遭遇》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将动物过于突出地加以人格化的倾向,有时就使得动物形象徒具动物之形。
获奖情况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沈石溪(1952-)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生于上海。初中毕业后,1969年赴西双版纳插队落户。在云南生活了18年。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红奶羊》、《鸟奴》等连续多届获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退役军犬黄狐》、《圣火》、《狼王梦》、《象母怨》、《残狼灰满》、《混血豺王》等作品多次获得各种奖项。2004年转业回上海。为中国作协会员、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在上海市闵行区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任职工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6 17:22
目录
概述
故事内容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