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量部所主张的轮回主体。即无始以来,以同一本质相续流转的微细意识。又称根本蕴,为‘根边蕴(枝末蕴)’的对称。《异部宗轮论》谓(大正49?17b)︰‘其经量部本宗同义,谓说诸蕴有从前世转至后世。立说转名,非离圣道,有蕴永灭,有根边蕴,有一味蕴。’《异部宗轮论述记》谓(卍续83?465 下)︰‘一味者,即无始来展转和合一味而转,即细意识,曾不间断,此具四蕴。’盖小乘经量部主张无始以来不曾间断的细意识,其体为受想行识四蕴,展转和合,一味而转,故名一味蕴。此亦即大乘阿赖耶识说之基础。
说转部又另说有「根边」与「一味」的两种蕴;他们分析法为二类:一是微细说不出差别而平等一味的,叫做「一味蕴」,就是有部所说的法体。一是从这一味法体(根)生起的作用(边),叫做「根边蕴」。不过单引零碎的《宗轮论》文,意义是很暧昧的。《大毗婆沙论》卷十一也说到二蕴的主张,很可借它把《宗轮论》文连贯起来。《婆沙》云:
常住的根本蕴就是《宗轮论》的一味蕴;无常的作用蕴就是根边蕴。实际上也就是有部所说的法体与作用。法体恒住自性,所以是常(虽然有部不许法体叫做「常」);作用生起,刹那即灭,所以是无常。「根本作用二蕴而共和合成一有情」,就是说:在这常住与无常二蕴的总体上,建立起我(有情)来;这我,就叫「胜义补特伽罗」,它就是真实我。依这我,可以从前世移转到後世。他从体用综合(作用的互相关涉,不离法体的互相关涉)的见地建立起我。由此,可见得他与有部的不同。
有部历然的分别了实法我与假名我;只能在作用假名上安立
补特伽罗我,绝不许它有体。有部的假名不离实体,本来也已经有了充分的实在性了;可是一谈到补特伽罗我的时候,则必强调否定之曰「无我」,把体与用严格的分开,把用的关涉如一,从法体各别的见地上分析;所以,法的体与用,有部以为绝不容许看作综合的。经部本计的说转部却不同,它从有部分流出来,观察有情流转的前生後世间,应该有个常住相续的连贯者;於是他接受了有部的体用说,却又把体用综合起来,建立成为胜义补特伽罗。其真实性,是比有部更强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