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书院,旧址位于
泉州府治东北的执节坊梅石古迹东(现
泉州第一中学西南),是为纪念明代状元、名宦,被贬任福建市舶司(驻泉)副提举的
罗伦(字一峰)而建。
一峰书院,旧址在泉州一中,是为纪念明代理学家、状元罗伦(号一峰)而创建的书院。明嘉靖八年(1529年),福建提学副史御提出罗伦曾“谪居于是地,而尸住之典未举”,提议建祠纪念,因而逐渐形成后来的一峰书院。当时书院一侧有一石裂为五瓣,形似梅花,古有“梅石开,状元来”的谶语。久而久之,一峰书院也有梅石书院的别称。
明成化五年(1469年),罗伦因得罪宪宗,被贬泉州,于城北梅石东净真观栖居。罗伦在公余聚众收徒讲学,四方士人从学如流。任职期间,罗伦据理力争,坚决反对将
市舶司移往福州,对繁荣
泉州港的海外贸易、推动泉州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罗伦在泉州任职期间为民造福,赢得泉州各界的广泛钦敬与爱戴。
明嘉靖八年(1529年),御史聂豹等人为纪念罗伦开堂讲学之功,便在梅花石附近、罗伦开堂讲学之地修建“一峰书院”。书院建成后,延聘乡绅进士先后掌教,泉州名儒张岳、顾珀等都曾在此讲学,名噪一时。
乾隆十五年(1750年),晋江知县黄昌遇发起对书院重修扩建,并更名为“梅石书院”。据载,旧时书院东西长37米,南北长83米,三进深,中为讲堂,后殿祭祀罗一峰,两旁建屋48间。
民国时期,梅石书院旧址上先后创办了
泉州农业学校、泉州师范、昭昧国学专修学校。1942年,创办晋江县立初级中学,400多年的旧书院再次响起琅琅读书声。
1992年,泉州一中翻建校舍时,挖出碑石两方,分别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晋江县梅石书院碑记》及《重修晋江县一峰书院碑记》,现这两方碑记竖立于校门内左侧。
学校西边一簇绽裂成五瓣、状如梅花的石头就是梅花石,至今完整保存,见证着自一峰书院到泉州一中数百载的漫长历史。人们以“梅筋石骨”形容侨乡名校泉州一中的人文底蕴,“片石梅花喷异香”的育才及耕读精神一如既往地在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
在2019年拟定的复建方案中,新“梅石书院”位于梅石路24号的“梅石史氏小宗”古厝,距梅花石保护史迹约40米,始建于1811年,占地约300平方米。古厝二进三开间,保存较为完整,产权为史氏家族拥有。史氏族人史云山向记者表示,梅石书院自古以来远近闻名,“如梅之韧、似石之坚”的“梅石精神”更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所以史氏族人都很支持政府复建书院,希望书院精神能重焕光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