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千里
成语
一日千里(拼音:yīrì qiānlǐ)是一则汉语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出处
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庄子·秋水》)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荀子·修身》)
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装之时,一日而驰千里;到其衰老,驽马先之。”(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后世根据以上文献整理出“一日千里”这个成语。
成语故事
战国后期,秦国越来越强大。秦王嬴政即位后,广揽人才,励精图治,终于在公元前230年全面发动了历时十年的灭六国之战。秦国先快速消灭了六国中实力最弱的韩国,又以反间计攻破了强大的赵国。这时,北部的燕国开始恐慌起来。赵国灭亡了,燕国与秦国之间的屏障也一下消失了。燕国的国势并不强,眼看秦国就要大军压境了,燕王喜束手无措,就把军国大事完全交给了太子丹。
太子丹担心秦国出兵,就去请教他的老师鞠武。鞠武告诉他:“燕国有个叫田光的人,深谋远虑,而且勇敢沉着,太子可以和他商量。”鞠武将田光带来见太子丹,太子丹赶紧上前迎接,并亲自擦拭座位请田光坐下。田光说:“我听说一匹好马正值壮年时,一天可以跑一千里以上,可老了以后就连劣马都跑不过了。我现在也是一样,太子要是年轻时找我还可以,但现在我已经太老,没有精力了。不过,我倒是可以向你推荐一个人,他是我的好朋友荆轲。”太子丹于是请田光为他引荐荆轲。送别田光时,太子丹说:“我希望先生不要将这件事泄露出去。”田光答应了。
离开太子丹,田光就去了荆轲的住处,对他说:“大家都知道我和你的交情。今天太子叫我去商讨对付秦王的事,却不知我已经老了,力不从心,只好将你推荐给太子。临走时,太子叮嘱我不要把这件事泄露出去,这还是不信任我啊!我希望你立即去见太子,并告诉他我已经死了,绝对不会泄露秘密。”说完,田光就自杀了。
荆轲于是去见太子丹,并将田光的话转述给他。太子丹听了,忍不住痛哭起来,说:“我不是不相信他,实在是事情太大,怕出纰漏啊!我怎么会希望他死呢?”荆轲说:“田先生是在以死激励我,让我不要忘了报效燕国啊!”
后来,荆轲抱着必死的决心,带着地图朝见秦王嬴政,并趁机用匕首刺杀他。可惜没有刺中,荆轲也死在了秦国大殿上。秦王嬴政最终还是消灭了燕国,统一了六国,但荆轲刺秦的故事却代代流传下来。
成语寓意
“一日千里”这个成语显然是夸张手法,但在科学技术异常发达的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已在诸多领域成为现实。很多城市都在以极快速度在发展,这固然可喜,但是在这极快发展的背后,人们也失去了良好的环境,失去了绿树、蓝天。因为在城市的发展中,人们太过于心急,不注意一步一个脚印的道理,才使得城市发展产生不协调的后果。这跟人们平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題也是同样的道理,做事不能太过于着急,正所谓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日千里”的成果是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和汇聚才能在适当的时候爆发出来的。所以,“一日千里”是平时量力而行,更要在点点滴中积累后不断充实,才能有的成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成语运用
“一日千里”这个成语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步很快、发展迅速,多用于生产、事业、经济、科学技术和个人事业方面。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造父为缪(通“穆”)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允传》:“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曰:‘ 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孙中山《社会主义的分析——对中国社会党演说词》:“足见我国人民之脑际,久薀蓄社会主义之精神,宜其进行之速,有一日千里之势也。”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由于负责干部的艰苦奋斗,业务更一日千里,异常发达,不到一年,全国分店已达五十余处。
成语辨析
一日千里—日新月异
“一日千里”和“日新月异”都形容发展迅速,进步很快。但“一日千里”偏重在前进得快;“日新月异”偏重在变化快。
一日千里—突飞猛进
这两个成语都有“发展特别迅速,进步非常快”的意思,语意十分接近,常可通用。但两者也有细微区别∶“一日千里”是主谓结构,是比喻性的,带有夸张成分,语义也比“突飞猛进”重,常用于形容各项事业、工作取得的成就,“突飞猛进”是联合结构,直陈式,语义轻于“一日千里”。
一日千里—一泻千里
“一泻千里”与“一日千里”都有发展迅速的意思,但有区别:1.意义不同。“一泻千里”偏重在迅速发展的气势;“一日千里”偏重在迅速发展的速度。2.用法不同。“一泻千里”是比喻性的;“一日千里”是描写性的。
参考资料
一日千里.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4 08:11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