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
姚察、
姚思廉《梁书·简文帝纪》:“太宗幼而敏睿,识悟过人,六岁便属文,高祖惊其早就,弗之信也,乃于御前面试,辞采甚美。高祖叹曰:‘此子, 吾家之东阿。’既长,器宇宽宏,未尝见愠喜。方颊丰下,须鬃如画,眄睐则目光烛主。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篇章辞赋,操笔立成。”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名为萧纲,后来继承了王位,史称简文帝。萧纲从小就是个天资聪敏的孩子,刚六岁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这让大家都感到十分惊奇,纷纷称赞他的才华,这一点就连他的父亲梁武帝都不敢置信。
有一天,梁武帝为了确认儿子是否真的有才华,便把萧纲叫到跟前,给他出了一道题目,说:“大家都说我儿子是个小神童,今天为父考考你。你就坐在我面前写,让我亲眼看看,看你是否真的文采出众!”
萧纲听完,什么话都没说,拿起笔来,略微思考了一下,便提笔写起来,不一会儿工夫就写好了。梁武帝拿起文章,边读边赞叹地说:“好啊, 全文语句流畅,辞藻甚美,这下子大家都要夸赞我儿的才学了。”萧纲听完父亲的夸奖,非常高兴,从此更加努力地学习了。
读书不在于快慢,而重于理解。如果一目十行,看过就忘,还不如不看。过目能够不忘,除了超强的记忆力外,还要的是一个人眼、脑、神的高度专注和高速的运转。专心致志,才能过目不忘。眼睛迷离,左顾右盼,翻看很多遍也不会记住。一个人的成功,除了天资之外,还得靠自己素质的历练和培养。
宋代·
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明代·
冯梦龙《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那三官双名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一目十行,举笔即便成文,元是个风流才子。”
现代·
李准《黄山借笔》:“这一刹那是如此宝贵,像幼年在课堂上看小说一样,我恨不得自己的眼睛‘一目十行’。”
现代·
杨绛《洗澡》:“他一目十行地把罗厚指着给他看的文章看了一遍,还给罗厚说:‘全是狗屁!’。”
现代·
甘铁生《都市的眼睛》:“他看着报,听着孩子们追追打打和过往行人,车辆的嘈杂声,一目十行地浏览着一一取报的邻居随时都可能来。”
“走马观花”的意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一挥而就”的意思是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非常快。“一蹴而就”的意思是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倚马可待”的意思是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不假思索”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一目十行”和“走马观花”都有“不求甚解”的意思,但“一目十行”偏重于“十行”而“不求甚解”,也有速度快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