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窍不通
汉语成语
一窍不通(拼音:yī qiào bù tōng )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
成语出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一窍不通”。
成语典故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气地劝纣王说:“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里面,不可以乱杀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你应该振作起来,替国家和老百姓做点有用的事情呀!”妲己知道以后,心里很不高兴:“这个比干真多管闲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
妲己就跑去对纣王说:“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个忠臣的话,你为什么不叫他把自己胸膛剖开,把他的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纣王听了妲己的话后,说:“对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献给我呀!妲己真是聪明呀!”纣王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胸而死。
后来,这件事被记在《吕氏春秋》这本书中,原文是:“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意思是说,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比干杀了!后来,人们就从这句话中引申出成语“一窍不通”。
成语寓意
纣王荒淫残暴,沉迷酒色,妲己只顾个人玩乐享受,不懂江山社稷之重。见此情景,忠肝义胆的比干,从国家利益和大局出发,直言相劝纣王改过自新。比干的这一番忠心可歌可泣。然而,由于他不懂劝谏的委婉之术,终于落得个被剖腹掏心的凄惨下场。成语告诉人们,在批评别人或给别人提出建议时,即便是好言相劝,也应该讲究点说话的技巧,切忌直来直往,当面顶撞。唯有如此,方能实现规劝或交谈的目的。
成语运用
“一窍不通”指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常用于讽刺他人愚蠢和糊涂。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明·张景《飞丸记・坚持雅操》:“严家这个贱人,我倒怜他温柔窈窕,将他做个媳妇,他偏一窍不通,返排出许多架子来,说什么相国家声……”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譬如我们中国人专门会作八股,然而也必要读书人才会……叫我们生意人看着他,就一窍不通的了。”
成语辨析
一窍不通—一无所知
“一窍不通”与“一无所知”意义相近,均有一点也不懂的意思;区别在于“一窍不通”偏重在不懂,多指对事理、技术、专门知识等不通晓;“一无所知”偏重在无知,多指对人情的信息、事件的经过、事物变化的情形等不知道。其次两者用法也不同,“一窍不通”是比喻性;“一无所知”是直陈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7 09:23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