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yī zhì,意思是一到;竟至;乃至,出自于《管子·幼官》。
释义1
一到。
《管子·幼官》:“三千里之外,诸侯世一至。”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黄帝 尧舜 ,凤凰一至。”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老夫只恐大限一至,不能发言,故今日为君叙及此也。”
《宋史·晁迥传》:“方盛暑,为蠲宿直,三五日一至院。”
释义2
竟至;乃至。
《战国策·齐策一》:“ 靖郭君 之于寡人,一至此乎?”
《红楼梦》第一一二回:“ 贾政 叹口气道:‘我不料家运衰败,一至如此!’”
释义3
犹言小善,偏材。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 刘炳 注:“未能兼济,各守一行。”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理尽者不可责有馀,一至者不可求兼济。”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愚夫一至,偶识量己。”
释义4
指忠正鲠直。
《晋书·王沈传》:“若达一至之言,说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谷千斛。”
《北史·高道悦传》:“居法树平肃之规,处谏著必犯之节。王公惮其风鲠;朕实嘉其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