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荡荡,似乎还不够形容它的平常。一起一浮,我们无法预测。自由,似乎还不够形容它的胡乱。冲来冲去,我们无法追随。沉寂,似乎还不够形容它的孤独。每人理会,我们也无法陪伴。但它却带给我们很多,虽然,我们听不到它快乐的声音。
1913年父亲
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
北京,住在
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
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
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她于1919年8月的
《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
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之后所写的《
斯人独憔悴》、《
去国》、《
秋风秋雨愁煞人》等“
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其间,协和女子大学并入
燕京大学,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名的
文学研究会。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
童心和自然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代表作有《
超人》、《
烦闷》、《
繁星》、《
春水》等。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
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
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
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