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平,
华坪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原在滇军、黔军做军运工作,后在八路军一一五师任参谋。1927年在昆明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1931年出狱后因故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5年又经贵州省工委负责人秦天珍、李光庭介绍再次加入党组织,并在黔军中开展革命工作。1943年经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批准回家乡开展工作。1949年3月,领导人民武装起义,一夜之间攻下华坪县政府,并打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西纵队”的旗帜。1950年回华坪协助解放盐边工作。3月出任玉鹿区人民政府主席,7月29日因所谓“密谋暴动”的罪名蒙冤被捕,1951年9月25日被错判死刑。1987年4月4日,在华坪县城广场召开大会,为丁志平及所属部队平反昭雪。
人物生平
丁志平(1910年~1951年9月),原名丁治宽,又名丁沛生,1910年生于华坪县竹屏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丁宗荣、母亲严氏,祖上三代都是靠租种地主的田地生活。由于家境贫困,丁志平10岁才进入华坪县立小学读书,仅读了1年,因无钱缴纳学费和购买学习用具而辍学,1年后在叔父的帮助下才得以复学。
1927年,正当他读到小学六年级,只差一个学期就毕业时,由于受五四运动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与同学陈永贵带头反对学校教授经书,被校长李光业开除学籍,在进步教师胡惠民、蒋维新的帮助下,两人离开华坪到昆明找职业。在昆明,得到同乡会的帮助,丁志平进入昆明官印局当了印刷学徒。不久在党的帮助教育下,懂得了共产党是为穷苦人民求翻身谋解放的政党,并且从云南地下党领导各族人民和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决心使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因此,在官印局自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年仅17岁。
1928年1月,国民党云南省政府成立清共委员会,通缉共产党员。4月,丁志平在官印局被叛徒出卖被捕,扣押于省党部两个月,因无真凭实据,仅以“不思悔过”为罪名被判刑3年,囚于省模范监狱。在狱中,他在同囚难友的帮助下,除学会织布手艺外,一有空就拼命读书。从而,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文化水平。被关押3年之久的丁志平刑满出狱后,想方设法寻找党组织,但因党的活动从公开转入地下,始终未找到。在狱中同室难友的介绍下,进入滇军鲁道源部第五旅军事队受训半年。后又调入龙云的教导队受训,在受训期间闻知党在江西建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便邀约了五六个志同道合的同学,未等受训结束,便前往江西寻找党组织。途经贵州时,因随行同学生病,加之路费耗尽,丁志平只得又到黔军王家烈部当兵,不久被提升为排长,后来又调军官团受训,毕业后分配到军部任参谋。1934年底,在黔军吴剑平部一二一师四团三营十二连任连长。
1935年初,丁志平在贵州安顺经贵州地下党省工委负责人秦天贞和贵州省地下党军事领导小组组长李光庭的介绍,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指示继续留在黔军中做军运工作。当年,中央红军长征过贵州,指示省工委面向重庆、遵义,背靠云南和贵州,做好武装准备。红军离黔后,省工委于6月指示丁志平策反了所属连队的两个排举行武装起义,部队被编为“中共黔西游击队第七支队”,丁志平任支队长。游击队建立后,在贵州的朗岱、安南、兴仁、普安、盘县、水城及云南省的宣威、平彝(现富源)一带打了6个月的游击。由于游击队沿途打土豪,收缴国民党村公所的枪支,队伍很快发展到500多人。后来在转移织金一带的途中,遇到国民党中央军第五十四师一个团的袭击,队伍被打散,丁志平在战斗中3处负伤,在游击队员李伯克和地下党安顺县工委书记谢速航(现名吴平)的精心照料下,伤口得以治愈,即被派到大完、毕节等地开展地下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丁志平受党组织派遣,打入国民党贵兴师,先后任补充营连长、副营长、营长等职。
1938年,丁志平奉命送新兵到汉口。临行前,贵州省工委书记黄大陆(云南省文山州人)介绍他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找伍云甫处长,希望能派他到延安学习。丁志平找到伍处长后,伍认为党在敌军中的工作较为薄弱,既然已经站住了脚,就应继续潜伏下去,以利开展军运工作,只有在不得不离开的情况下,才能离开。
1939年,丁志平因经常看《辩证法入门》和《新华日报》,被干训四团营教导员告发,引起上司对他的怀疑,被调到师部任副员进行考查。在这期间,他寻机找到伍处长说明情况,伍命他撤离,并介绍他到晋东南抗大一分校学习。毕业后分到了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部任教育参谋及六六八团任通讯参谋。
1940年6月,中共中央令黄克诚率八路军2万余人,南下越陇海线增援新四军,丁志平随部队南下皖北,编入新四军第六支队。在随队转战南北的艰苦岁月里,丁志平英勇顽强,斗志高昂。6月28日,他在给六六八团参谋长冯志湘的离别留言中写到:“革命事业是长期的、艰苦的,我们只有具备着愈困难、愈奋斗;愈穷困、愈努力;愈失败,愈决心的坚强的、钢铁般的意志,才能完成伟大事业。”这掷地有声的赠言,表现了他终身恪守的信念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1941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丁志平所在的皖北部队,遭到国民党李仙洲部的残酷围剿,经过百日大战后,部队由怀远、凤台到肥河、浍河之间,丁志平率领3名通讯员巡视河防,征集船只,被国民党骑兵第二师袭击而被俘。开始关押于埠阳“西北青年劳动营办事处”,继而转送西安西北青年劳动营。因他人供出其身份,又被编到“特别政训队”。关押期间,敌人用尽各种手段威胁他坦白投降,但他坚强不屈,始终未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1941年12月,丁志平寻机逃离了劳动营,跑到宝鸡,沿宝成路到了汉中。在汉中,被抓到国民党师管区补充团当了1个月的兵,后又逃离补充团,夜行昼宿,沿路乞讨,于1942年2月到达重庆,幸得《新华日报》报童的引路找到了报社,经报社同志的带领,在曾家岩15号“周公馆”受到了周恩来、董必武的亲切接见。3天后他被送到八路军办事处秘密联络点——下土湾仓库休养。1个月后,董必武在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再次接见了丁志平,准备派他到湖北李先念部工作,但丁志平提出因家中父母年老,家境贫困,要求派他回家乡开展工作。董必武当即同意了丁志平的请求,决定派他回家乡开展工作,并向他交待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工作的方法和方针,同时叫他与中共南方局保持联系。
1942年4月,丁志平回华坪后,按照党在国统区“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和“勤学、勤业、勤交友”的三勤工作方法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利用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过营长的身份,打入地方政界、军界。开始担任中学军事教官,随后被指派为国民党华坪县政府保卫队代理队长,继而被正式委任为保卫队上尉中队长,之后又相继被委任为国民党华坪县政府兵役局局长、建设科科长等职,从而取得了掩护革命活动的合法身份,暗中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活动。他在亲友和进步分子中宣传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业绩和解放区的施政方针,并秘密与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因被捕出狱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严英武、陈永贵取得联系。
1944年12月7日,董必武偕周恩来离开重庆返回延安,以致丁志平请示汇报工作的书信中断,从而与中共南方局失去了组织联系。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在国内革命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情况下,丁志平决定打入地方哥老会组织,希望从中发现人才,培养革命骨干。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其组织成分相当复杂,故未能实现培养革命骨干的愿望。翌年春,丁志平与严英武、陈永贵及竹屏镇县立小学进步教师和视远等人,在县城秘密组织“知行读书会”,从学生、贫民、士兵中吸收会员。指导会员读《新华日报》、《民主周刊》、《解放杂志》、《红旗下的中国》、《通俗资本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革命书刊。为帮助会员提高认识,丁志平经常在忠义祠(中山公园)集中读书会会员,宣讲革命理论,揭露国民党在华坪剥削人民的种种罪行,并提出问题给会员思考,借以达到启发会员觉悟,提高认识的目的。与此同时,还抓住有利时机,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领导学生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了一场反对竹屏镇县立小学校长沈湘云毒打学生的罢课斗争。
1947年8月,丁志平为了积蓄革命力量,培养革命骨干,与严英武、陈永贵商定后,决定在“知行读书会”的基础上组建“知行学社”,在县城郊外的飞来寺,举行了首批13人的入社宣誓仪式,丁志平被选为社长。其后,又在贫苦青年、士兵、学生中积极发展社员,为后来开展武装斗争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同年底,县政府对丁志平的行为有所怀疑,便免去其兵役局局长、保卫队上尉中队长的职务,改任为建设科科长。这样,丁志平更利于外出做组织联络工作。在此期间,为解决群众迫切要求的廖家河坝的用水问题,亲自主持修建了大竹林水渠,深受群众的欢迎。
1948年10月,正当全国解放战争进入与国民党规模空前的战略决战阶段及云南地下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蓬勃开展之际,丁志平鉴于形势的发展,与严英武、陈永贵秘密酝酿组织举行武装起义迎接解放。为了取得党的领导,丁志平带领学社社员韩定国赴昆寻找党组织。由于当时云南地下党处于特殊环境,因此,丁志平虽在昆月余,也未能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只好于12月返回华坪,将在省城昆明了解到的情况向学社其他领导作了汇报。在研究分析中,丁志平强调指出:“我们要开展武装斗争,虽然未能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但严英武、陈永贵和我都是共产党员,只要掌握好武装斗争的方向,党是会承认我们的。”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丁志平在全国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鼓舞下,分析和估量了几年来所积蓄的革命力量,认为举行武装起义的条件已经具备和成熟,决定以“知行学社”70多名社员为骨干力量。同时还对起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为联络各方面的力量,暗中积极奔走于县城及各乡、镇之间,为举行武装起义进行秘密的联络工作。
在经过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丁志平带12名骨干社员于1949年3月16日凌晨攻打国民党县政府常备队,在常备队队员赵玉祥、马发德的配合下,顺利地缴获了常备队及云南省保安团征兵人员的枪械,释放了被抓押尚未送走的75名壮丁。随即带领常备队和自愿参加革命的壮丁从东门出城,到达河东蔡家碾房集中,与福泉、膏泽赶来的外援武装汇合。丁志平当即做了简短的战斗动员,立即将组织起来的300多人分3路围攻县政府,于拂晓时向华坪县政府发起总攻,在丁志平的指挥下,经过短时间的战斗,击毙常备中队长鄢荣太,攻下县政府,活捉县长田秋年及秘书杨尊三,共缴获步枪60多支,子弹万余发,手榴弹200枚,起义队伍随即打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滇西纵队”的旗号,丁志平任司令。起义武装攻占县城后,丁志平便组织政工人员在县城街头宣传完成解放事业的四项宗旨及我党颁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号召各族人民起来,反对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同时没收了国民党华坪县政府的积谷,还强迫地主豪绅捐献粮食共2万余斤,一部分用于救济贫民,其余则充作军用。由于武装部队代表了华坪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族青年纷纷自愿参加起义武装部队,时隔不久,部队便发展到1000多人。为稳定华坪局势,团结各阶层共同参加反蒋斗争,丁志平还运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利用原县长田秋年、前届县参议长刘深源、副议长张西园的社会地位及关系致函邀请新邦乡绅何觉民、乡长马恒丰到县城会商筹组华坪临时政权的有关事宜。起义成功后,3月18日,丁志平再次派王守志、刘显信到昆明寻找党组织,但仍然没有取得联系。丁志平领导的武装起义,立即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警觉和重视,以杨振寰为首的地霸武装,企图趁武装部队立足未稳之机,剿灭这支部队。丁志平闻知华坪七连乡乡长杨振寰、新邦乡乡长马恒丰纠集地霸武装200多人进驻荣将简家丫口,企图进犯革命武装部队,即派政治部主任曾恭武到荣将与杨、马两人进行谈判,准备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杨、马顽固地坚持反动立场,致使谈判未遂。于是,丁志平亲自率领500余人向杨、马所部发起进攻,一举击溃了地霸武装,击毙其中队长张泽宗,俘获数十人,从而有力地打击了地霸武装的反革命气焰。随后,丁志平与西康省(现四川省)盐边县失去党组织联系的地下党员赵光洁、付杰、曾熙国等人在玉鹿区王富学家商讨如何分头行动,消灭国民党第二十四军驻盐边县屯垦团有关事宜。此时,丁志平所领导的武装部队已发展到1500多人,共组建了15个大队。为实现攻打屯垦团的计划,出发前,丁志平在华坪县城的校场坝宣布枪毙混入革命队伍企图另立山头的异己分子王灿勋、仓荣、李福荣后,便率队出发攻打屯垦团。4月25日,丁志平率部按预定计划,在内应的配合下,攻下了屯垦团驻华坪、盐边交界处棉花地的两个营,活捉副团长杨国杰,缴获机枪18挺,步枪500余枝,子弹万余发及大量军需物品。
与此同时,盐边地方武装也歼灭了驻盐边县城的屯垦团团部。歼灭屯垦团后,为寻找朱家璧领导的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丁志平与盐边县地方武装部队负责人在棉花地召开会议,决定横渡金沙江,进军永仁,挺进大姚、元谋。同时,又派政治部副主任和视远到昆明寻找党组织,但仍无结果。5月7日,丁志平率领华坪革命武装横渡白浪翻滚的金沙江,永仁县长闻风而逃,部队顺利进驻永仁县城。之后,又分兵攻打大姚、元谋两县。其间,丁志平多次召开军政干部会议,培训政工干部,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严肃军纪,严格按照党的建军思想整顿部队。为此,得到贫苦人民的热情支持,各族群众踊跃报名参军,部队很快发展到7000人,丁志平将部队整编为7个支队、17个独立大队、3个特别大队、1个监护大队。华坪革命武装部队的行动,引起了滇、康两省国民党政府的惊恐不安,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与西康省政府主席刘自乾急忙调兵遣将,对革命武装部队进行围剿。丁志平率部与国民党云南省保安四团、七团及大姚、元谋两县反革命武装孤军奋战一个多月,作战20余次,仍未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终因寡不敌众,只好下令撤回华坪休整。而这时,华坪县城已被地霸武装占领,丁志平只得组织部队重新夺回县城,但以杨振寰为首的地霸武装不甘失败,又反扑包围了县城,丁志平率领部队坚持战斗4昼夜,为保障全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只好命令部队突围出城,撤向福泉镇,经福泉镇干巴村时,遭到叛变投靠杨振寰部王富学大队的伏击,丁志平临危不惧,组织敢死队,杀开一条血路,撤到三阳乡,不幸又被盐边土司诸葛世槐劫持扣押于盐边大石房。在盐边地下党员的帮助下,丁志平逃离虎口,回到华坪,重新收整失散人员四五百人,占领天马、膏泽、新邦等乡镇之后,再次攻占华坪县城。8月1日,在云南省工委派来的张平(未公开身份)提议下,华坪革命武装部队与永胜来华坪的易少白部暂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康边纵队”。易少白任司令,皮靖国、丁志平任副司令,张平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一方面由于丁志平不知道张平的真实身份,仍保持了华坪革命武装部队的独立性,自任司令;另一方面,他更加迫切地寻找党组织。9月初,当他得知滇西已有共产党的领导,丽江、鹤庆、剑川已相继解放的消息后,立即派人前往丽江联系,并于9月4日率领部队撤出华坪,向滇西北解放区靠拢。13日,丁志平率部到达永胜期纳、清邑、河口一带,通过当地游击队长彭华民与人民自卫军第三支队取得联系,经与人民自卫军第三支队三大队负责人鲍适矩、李瑛等同志的多次接触,双方相互协商,华坪革命武装部队归编为人民自卫军第三支队暂编第五营,丁志平被任命为营长,至此,丁志平几经艰难曲折,终于回到了党的怀抱。
10月初,接中共滇西北地委指示,丁志平率部渡过金沙江,到松桂整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七支队三十五团。丁志平任三十五团一营营长,以后又调到支队司令部任作战科长。195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七支队三十四团和三十五团解放了华坪。3月,丁志平奉司令部命令返回华坪,5月10日调任玉鹿区人民政府主席。在任职期间,他坚决执行党的指示,开展民族工作,召开彝务会议,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团结了与华坪相连的小凉山、盐边等地民族头人,安定了社会秩序,并组织垦荒队,发动群众、生产自救、解决粮荒等,为民族地区的各项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50年6月,丁志平受命打入一个反动组织,了解他们企图暴动的情况,他了解情况后,写出报告,提出了3条解决措施与建议,交给上级领导。
正当他忘我地投身到玉鹿区的建设中时,1950年7月29日,丁志平被以“密谋暴动”的罪名被捕入狱。在狱中的1年零2个月,丁志平以一个共产党员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严于律己的风范,前后写了长达3万字的5份《反省报告》及两封家书,严格地剖析自己。同时,为“密谋暴动”的罪行进行了有理有据的申辩,表现了一个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襟怀坦白,对党赤胆忠心的高贵品质。但是,他洋洋几万言的《反省报告》中叙述的艰难历程、催人泪下的自我剖析和坦白的陈述,对党坚信不疑的赤子之心,都未能解危于倒悬。1951年9月21日,这位出生入死于革命征程中的无产阶级战士,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被错处冤屈而死,终年41岁。
平反昭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丁志平的沉冤依法得到平反昭雪。1987年4月4日,中共华坪县委召开了有7000多人参加的大会,为丁志平公开平反昭雪。县委书记马惠全在大会上号召全县人民要很好地学习丁志平同志高贵的革命品质,学习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历尽坎坷、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学习他忠于党的事业、忠于党、热爱党、听从党的指挥,服从党的需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学习他坚持革命气节,坚持党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革命奉献自己的一切的崇高思想。丁志平虽然辞世40年,但党和人民对他的功绩仍做出了公正的评价,华坪各族人民将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