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章胡同
北京市西城区建筑
丁章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丁章胡同为东西走向,东到太平桥大街,与羊肉胡同相接,西到锦什坊街,与民康胡同相接。
历史沿革
丁章胡同,位于北京西城区,在丁章胡同名字的后边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是原有一个姓丁的财主拥有好几套宅基地,可是他的家门口老是闹鬼,所以就想卖掉这所宅子,可是人们知道它闹鬼便没多少人去买。这是,出现了一个姓丁的热心肠的人。一个姓章的长工在财主家院子里挖出来了金银并还给了这个财主,为纪念他们之间的友谊就把这个胡同叫做丁章胡同。
明朝称丁儿张胡同。清朝演变称为丁章胡同,又称汀漳胡同、兜章胡同。2000年代,丁章胡同拓宽为道路,两侧原有建筑被全部拆除,胡同南侧兴建恒奥中心,胡同北侧新建仿古四合院。
胡同文化
在阜成门内大街,锦什坊街口里边,路东的第一条胡同叫丁章胡同。
这地方为什么叫丁章胡同?听老人们说,从前这儿有所三进三出的大宅子,空了多年没人敢住,都说这院里闹鬼。在这儿看房的人不知换了多少位了,都是呆不了多少日子就给吓跑了,都说一到夜里,一下子各屋灯火通明,人声吵嚷,外带叮当乱响,只要公鸡一叫,一切动静就全没了。
这年夏天儿,有一个老头在这儿看房,来了三四天啦,吓得成宿儿的不敢合眼,心说,这钱不好挣,我得找个替工的,照这样下去我这把老骨头,非扔在这儿不可。这老头到了白天就上外边去找人,一连找了好几个人家,一听是去那儿看房,都知道那院子闹鬼,说死了也不来。这老头没法子,心说谁让自个儿跟本家讲好了的,没人替不准走哇。这天到了后半晌儿,下起雨来了,雨是越下越大。这时候,听见外边有人叫门,老头就从门房里出来,开门一看,是一个年轻的媳妇,怀里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小子,让雨给淋得水鸡子似的。老头就问:“大姑娘,找谁呀?”那媳妇说:“老爷子,你们行好吧!我们娘儿俩是要饭的,让雨给截在这儿了,在门洞里呆了半天啦。这风潲雨,我怕把孩子激坏喽,您让我们娘儿俩进里边避避吧!”一边说,一边哭,就给老头跪下了,老头一看怪可怜的,就把这娘儿俩给让进屋了。一说话儿,才知道这娘儿俩的身世。
这媳妇,婆家姓丁,娘家姓张,家在平则门外白堆子。她男人做小工话,挣的钱不够三口人的嚼谷,她就出来连缝穷带要饭儿,凑合着过这个苦日子。老头听了,觉得这倒是个好替身儿,就对这娘儿俩更喜兴啦,拿出自个儿的干粮给孩子吃。那媳妇怎么也不让孩子接,老头就说:“大姑娘,你别见外,咱们都是穷人,别委屈了孩子。”越说越近乎,老头就跟那媳妇说:“我看你们家也挺不容易的,我快七十的人啦,身子骨又不好,在这儿看房,不能活动身子,倒不如明天你去跟你爷们儿商量商量,别做小工活了,到这儿来看房,每个月十六吊钱,足够你们吃饭的了。这儿的房主一个月让人送一回工钱来,每月初才来,可就是中间儿要不干,得自己个找替工的,我刚来了三天今儿个是第四天,你们要是愿意看哪,我就把整个月的工钱都给你们,你看好不好?你爷们儿要是不愿意哪,也就算了。”这雨溜溜儿地下了多半夜,这媳妇也走不了啦,这一夜不知是因为下雨呀,还是因为老头和媳妇光顾说话啦,没听见院子里的动静,反正是平平安安地过了一夜。天刚亮,那媳妇就带上孩子回家了,到家进门儿就跟孩子他爹一说,她男人也觉得合适,两口子简单收拾了收拾,就带着孩子一块上那儿看房去了。
老头一看真来了,就乐了。心说,可来了垫背①的啦!我算是逃出来了。赶紧把一个月的工钱,跟一大串钥匙交给了姓丁的,自个儿就要走,但心里又觉得有点过不去,可又不敢跟这两口子说实话,就关照了一句说:“到了夜里,院子里要是有什么响动,你们可千万别出去。”姓丁的也没在意,手里有了钱,就赶紧让孩子他妈去买东西。三口子足足实实地吃了一顿饱饭,又归置②归置屋子,天就黑了,两口子也就上炕睡觉了。那媳妇忙了一天,睡得特别着。他爷们儿到后半夜听见院里头有响动,心想:有贼也不怕,我什么也不趁③,丢不了什么,就又倒头睡着了。第二天起来,太阳已经老高的啦,姓丁的到院子里仔细地看了看,除了他们呆的这间房,里院的各间屋全锁着哪。二门是垂花门,上边也挂着一把大锁,隔着门缝往里一瞧:院里的蒿草有半人多高,一看就够惨的。姓丁的回了屋儿,媳妇把饭也弄好了。吃完饭,没事儿干,可就琢磨开了,男的说:“你说这老头儿也真够怪的,就看看房,一个月挣十六吊钱,这活儿哪儿找去?”媳妇说:“那老爷子不是看着咱们可怜吗?人家不指着挣这俩钱儿,才让给了咱们。”男的说:“不对,八成这院里不干净,准是闹鬼,昨夜里我就听见响动了。”媳妇一听头发根儿都起来了,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就说:“怪不得,昨儿个老爷子临走时嘱咐咱们,要是夜里外边有动静,千万别出去哪!”那男的说:“你瞧你,吓得那个样,不碍的,我胆子大,什么都不怕,一切有我哪,要真是闹鬼,我也得逮它一个给你瞧瞧。”媳妇一听男人这话,胆子也壮起来了,心想,反正孩子大人都能吃上饱饭啦,先不挨饿比什么都强。
这天,两口子睡到下半夜,媳妇醒啦,听见外边有响动,就把男子推醒了,两口子隔着窗户一看,里院灯火通明,除了叮叮当当的响动外,还有人说话,声音虽不大,但听得很清。就听有人说:“快过吧,姓丁的主子已经来了,等姓章的也来了,两位主子就齐了,咱们就该交差啦。”又有一个人说:“她媳妇娘家不是姓张吗?已经来了,这不就齐了?”又听刚才的那个人说:“那不成,姓丁的媳妇娘家姓弓长张,咱们的那一位主子姓的是立早章,两家有一个不齐,咱们就不能交差。这数还得每天过一回,一厘也不能少。”“那上哪儿去找那位姓章的主子哪?”“这说不准,要是明天在高亮桥的船坞那儿,兴许能碰得上。”又待了一会儿,什么声音都没有了,里院的灯也灭了。那男人就跟媳妇说:“你听见了吧,这不是闹鬼,是闹财。不是点了我的姓吗?还有一位姓章的哪,是立早章。明儿个早上,你出西直门,上高亮桥西边船坞那瞧瞧去,要是真有哪,你就把他请回来,我再详细地跟他说,闹财的事可一点也别漏,万一传差了人,就麻烦啦!”
天一亮,那媳妇就一个人上了高亮桥啦。来到船坞一看,没人哪!再往前瞅瞅,在船坞的后头闸口上边蹲着一个人,披着麻包片儿,正在那儿哭呢。嗬!哭的那份伤心就甭提了。那媳妇赶紧走过去问那人:“这位兄弟,你是姓章吗?”那人强忍着心酸抬头一看,不认识这个女人呀,心说她怎么知道我姓章啊,就说:“我是姓章,你认错人了吧?”那媳妇说:“是不是立早章呀?”“对!对!我是姓立早章。”“兄弟,你不能啊,刚这个岁数,以后的道儿长着哪,可千万别想得太窄了。起来吧,嫂子有话跟你说,咱们上那边说去。”姓章的就跟着那媳妇离开了船坞,顺着河边一边走,一边聊。那媳妇说:“兄弟,你要想开点,我们孩子他爸知道你今儿个在这儿,就让我来找你,一会儿你们哥俩见了面,让他给你出个主意,不就有碗饭吃啦?”姓章的听了心想,多亏这位嫂子救了我,她要是晚来一步,我的命就没了。莫非那位大哥能掐会算,还让嫂子来救我,这可得好好谢谢他们公母俩。
姓丁的媳妇带着姓章的回到了那所大宅子,姓丁的和姓章的哥俩一见如故,姓丁的说:“大兄弟,别走了,就跟我一块看房吧,我这儿少个帮手。反正是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眼下先凑合着,往后咱们再谋别的生路,你瞧好不好?”这哥俩一边说着话儿,一边吃着饭,慢慢地喝着酒,说不完的知心话,一直喝到了半夜。哥俩正聊得带劲哪,就听里院有了响动了,灯也亮了,姓章的吓了一跳就问:“丁大哥,这是怎么了?”姓丁的说:“甭害怕,这个院天天这样,这里院里闹财,你看你嫂子都不怕,你倒是毛咕④起来啦,走,咱们瞧瞧去。”姓丁的就拉着姓章的,刚走到二门,就听见一个人说:“两位主子都来了,咱们的东西也过完了,可以交差了。”眼看那人走进了墙上的一个小门就不见了,灯也一下子全灭了,院子里一抹黑。姓章的可吓坏了,姓丁的把他搀回了门房,好大的工夫,这姓章的脸才变过色来。姓丁的跟姓章的说:“兄弟,刚才你都看见了,也听见了,这东西是咱们哥俩的。”于是他们哥俩一块儿躺在地铺的席头上,可谁也睡不着,两人就合计开明儿个怎么办啦。
到了第二天早上,姓丁的拿上了钥匙打开了二门,哥俩就进去了。踏着溜腰深的草,直奔了北房。进屋一看,好家伙,那屋里的尘土有一寸多厚,看样子少说也得有些年没进来过人啦。两人来到昨夜里看见进人的那个小门一看,墙上挂着一张画儿,撩起来看,根本就没有门。连个裂缝都没有。姓丁的纳闷儿,姓章的就更纳闷儿了。“兄弟,咱们就从这儿拆,看墙里边有什么没有。”可俩人谁手里也没有家伙,姓丁的就回到门房拿来一根火筷子和一把劈柴刀。俩人在这墙上就挖开了,刚起下几块砖,就瞧见有一个暗洞,跟佛爷龛似的,里边有一个硬木的大白折子,下面是一两一个的小银锞子和不少的碎银子。姓章的大字不识,姓丁的也认得有限,只看出个大概齐。这折子上写着在这院的哪儿埋多少金子,哪儿藏了多少银子,留给丁、章两家的晚生后辈过日子用。姓丁的跟姓章的一说,哥俩高兴得甭提啦。姓丁的说:“兄弟,咱可不能一下子变阔喽,那就太扎眼啦,让人说,两个穷要饭的发财了,不是偷来的,就是抢来的,非招惹出官司不可,依我说呀,咱们这么着……”姓章的一听哥哥说得对,就说:“大哥,我全听您的,您说怎么着就怎么着。”
俩人只把锦匣拿出来,又用砖把墙洞堵上了,有那张画儿挡着,什么也看不出来。哥俩个回到门房,先拿出点碎银子,买了些米、面、油、盐,两家的人还是跟以前一样,外人谁也看不出来什么来。到了下个月的初十,那房主派来送工钱的人,一看又换人啦,就搁下工钱要走。姓丁的就给拦住说:“大管事的,我有个亲戚是拉房纤的,想问问这所宅子卖不卖?”那位一听就乐了说:“咳!这房子不是因为闹鬼闹神的才卖不出去吗?这些年光给看房的工钱也不少了。现在只要有人买,那房价好商量,我们那位爷不指着这个。”姓丁的就说:“过几天您再辛苦一趟,这房子出手了,我也就逃出来啦。”那位管事的就走了。
就这样儿只花了无几的银子,就把这所房给买下来。姓丁和姓章的这哥俩平分金银。姓丁的又给姓章的在原来宅子的东边盖起了一所跟这宅子一样的房子。这两家人亲得像一家子。两家还开了不少买卖,日子是越过越好,名声也越来越大。这条街上,凡有卖房的他们就买过来,慢慢地这条街上差不多的房子都是他们两家的啦。日子长了,人们就都管这条胡同叫丁章胡同啦。
讲 述 者:陈德山 男 72岁 北京 退休工人 不识字
采 录 者:赵宏模 男 55岁 满族 北京 干部 高中
采录时间:1986年
采录地点:西城区
①垫背:谓代人或陪人蒙受罪责和不幸。
②归置:收拾、整理。
③趁:言其拥有较多钱财。
④毛咕:指害怕的心理状态。
所获荣誉
2022年3月,入选《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类 第一批)》。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0 20:1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胡同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