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赤飚,男,1969年7月出生,雷达成像理论和技术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人物经历
199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4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
199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7年7月—1998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8年9月—2000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0年7月—2003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副主任。
2003年9月—2007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主任。
2007年,入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员;2月6日,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
2015年3月3日,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
2017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2019年8月,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2021年8月1日,入选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11月18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信息技术科学部)。
2021年9月-2023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局长。
2023年8月30日,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作为主要负责人,丁赤飚主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遥感卫星地面信息处理系统,建设了中国国内第一个微波辐射定标场并首次系统地开展了星载雷达的定标工作。作为“863”计划“机载聚束SAR和信号处理研究”项目负责人,研制成功中国国内第一部机载聚束SAR实验系统。2001年至2005年主持研制成功多部高分辨率机载SAR系统,实现了中国高分辨率机载SAR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部机载干涉SAR系统,获得中国国内第一幅三维雷达地形图,具有开创性意义。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网站显示,丁赤飚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3部,包括国际上第一部双站SAR成像专著。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站显示,2006年,丁赤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八)各一项。此外先后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站显示,丁赤飚作为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项目总工程师、973首席科学家、863重大项目负责人、国家重大工程型号总设计师,主持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十余项,先后主持并承担了多项遥感卫星处理和应用系统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863重点项目。
人才培养
丁赤飚讲授雷达原理及信号处理、雷达原理与信号处理、合成孔径雷达基础及应用等课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丁赤飚为全面突破中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与应用系统的关键技术、形成地面系统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丁赤飚提升了中国在SAR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评)
丁赤飚同志工作上有思路、有方法。(时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吴一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