丂,汉字,
多音字,拼音kǎo,qiǎo,yú,字形来源不一,本义为有握柄的吹管或号角。
(引自:
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丂,甲骨文像有握柄的吹管或号角。造字本义:名词,有握柄的吹管或号角。金文有所变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甲骨文字形中,号角上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吹号呼唤(乎);号角上加两点指事符号,表示吹号“嘘嘘”无力(兮);号角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缺乏中气,吹不响号角(亏)。古籍中“丂”有时被假借作“巧”(qiǎo),有时被借代作“考”(kǎo),有时也被假借作“于”(yú)。
《唐韵》《
集韵》𠀤苦浩切,音考。《说文》气欲舒出,𠃑上碍於一也。
(丂)气欲舒出。ㄅ上碍于一也。ㄅ者、气欲舒出之象。一其上不能径达。此释字义而字形巳见。故不别言形也。苦浩切。古音在三部。丂、古文㠯为亏字。亏与丂音不同而字形相似、字义相近。故古文或以丂为亏。又㠯为巧字。此则同音假借。凡丂之属皆从丂。
客家话 [梅县腔] kau3 [海陆腔] kau3 [客英字典] kau3 [台湾四县腔] kau3潮州话 ka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