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偶题》是唐代诗人
李商隐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谓织女嫁与牵牛,婺女近为其摇佩,嫦娥远为其照轮。颔联谓牛女这一对仙侣配于天上,而七夕美俗长留人间。颈联谓七夕之夜,家家户户陈列花果于庭中以乞巧,管乐之声相闻。尾联谓明日曝衣,才相信我同阮咸一样清贫。结句有寓意,借言虽有家室,但依旧贫穷。这首诗语言平实,章法平创,却有寓意。
作品原文
七夕偶题
宝婺摇珠佩1,常娥照玉轮。
灵归天上匹2,巧遗世间人3。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
明朝晒犊鼻4,方信阮家贫5。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宝婺(wù):即婺女星。又名须女,有四星,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之第三宿。首联写织女嫁牵牛,婺女近为之摇佩,嫦娥远为之照轮。
2、灵匹:神仙配偶。谢惠连《牛女诗》:“云汉有灵匹。”
3、巧:乞巧。遗(wèi):给予,交付。农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穿针,以能连续穿七孔针者为聪明,此种风俗称为乞巧。《荆楚岁时记》:“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铃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得。”
4、犊鼻:犊鼻裤,形如犊鼻的围裙。
5、阮郎:阮咸,阮籍之兄子也,竹林七贤之一。《晋书·阮咸传》:“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锦绮粲目。咸以竿挂大布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日:‘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白话译文
宝婺摇响了珠现,嫦娥将月光照射过去,催促着织女赶紧渡过银河。
织女的才智是上天赋予的,她又将自己的机巧传给了人间。
庭中摆满了鲜花果品,它们的香气飘送到千家万户,吹奏的笙等声也响彻四邻。
而我呢,等到明天将把犊鼻浑晾晒出来,大家就会相信我的贫寒了。
创作背景
会昌五年(845年),因七夕,李商隐就牛、女事而联类及己,又借“灵匹”而自抒慨叹,写下这首诗,故又称为《偶题》。是年春夏间应郑州从叔李褒之招,盘旋于洛下,酌编。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有借七夕感慨与王氏结婚却未改贫穷沦落的感叹。首联言婺女、嫦娥促成牛、女之会合,以比婚于王氏实友人鼎力相助焉。三句“灵匹”切七夕,又以喻婚姻的谐美,“灵匹”又以寓匹偶王氏婚姻如娶嫦娥,美如神仙,世间所无。四句“巧”亦双关,言“乞巧”以切七夕外,又寓王氏女的娇好、美艳。五、六正写七夕乞巧,亦忆婚时的情景。然美满的婚偶并无改自己一生的沦落困顿,故有“明日晒犊鼻,方信阮郎贫”的慨叹。
一至六盖追忆议婚、婚娶之时,故七、八慨叹于现实境况之贫困,有“明日”云云。而“方信”二字,则原未意料也,言下与节镇联姻,即不令己“富贵”,亦不至如今的沦落贫穷;无奈今日竟如阮郎七夕的竿挑犊鼻。
该诗记录了农历七月初七的风俗掌故。前四句写牛郎织女之间的相会,后四句写人家的富足与自己的贫穷,传达诗人与妻子贫贱相守的情形。从章法上看,前六句叙事,较为平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颔联别具匠心,一句承上,一句生下。其中可见诗人在运文方面的机巧。末两句用典,以阮咸事迹寄慨,使诗作翻出新意,给人以回味。
名家点评
清·沈厚塽:朱彝尊曰:平实。(《李义山诗集辑评》引)
清·
姚培谦:天上果有牛、女,岂能以巧遗世人?花果笙等,世俗之狂痴,大率如此。贫如阮郎,实不屑为此态耳。盖以嘲仕途之妄营者,故曰“偶题”。(《李义山诗集笺注))
清·
张采田:因七夕以寄婚于王氏之感,结言非歆其多财也。(《李义山诗辨正》)
清·
冯浩:极平实,却有寓意,盖借言婚于王氏也。一二谓作合者,即《戊辰会静中)西山南真之意;三四谓成婚得佳偶;五六即事;七八则自诉清贫,与王氏之富于财者异也。《祭外舅文》中有数语可互参。(《玉谿生诗集笺注》引)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文宗开成二年( 837)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