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板
旧时停尸床上及棺内放置的木板
七星板是旧时停尸床上及棺内放置的木板大殓时置于棺内。是古时的停尸床。
七星板形制
旧时停尸床上及棺内放置的木板。上凿七孔,斜凿枧槽一道,使七孔相连,大殓时纳于棺内。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吾当松棺二寸,衣帽已外,一不得自随,床上唯施七星板。”《通典·礼四五》:“其日大敛……司空引梓宫升自西阶,置於大行皇帝西南首,加七星版於梓宫内。”《金瓶梅词话》第六三回:“放下一七星板,搁上紫盖,仵作四面用长命丁一齐钉起来。”
枧槽,引槽。
古代丧葬风俗
我国旧俗,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称为“断七”。古代的灵车谓之“七星车”,停尸床谓之“七星床”。停尸床上及内的木板谓之“七星板”。
求寿之意
按照民间习俗,要在棺底铺上一层谷草,然后在铺一层黄纸,意思是死者的灵魂能够高高地升入天堂。而七星板则是求寿之意。在七星板上铺黄绫子绣花的棉褥子,俗叫铺金,褥子上锈海水江牙、八仙过海等图案,意思是超度死者的灵魂升天成仙。而清末北京丧家流行用的陀罗经被、如意寿枕等物,都寄托了这种意思。
数字民族心理
习惯于运用“七”这个数字的民族心理,归源于“七”在人体及天地万物中的客观存在及其规律性。《易经》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王弼注:“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七日来复”之说,揭示了天地阴阳的循环规律及人体的节律变化。西方人以七日为一星期暗合其理。
产生的时间
此板是以杉木为材料,度棺内可容之尺寸,置于棺盖之内,板上凿有七个大小如铜钱的圆孔,刻视槽一道使七孔相连,所以称作七星板,从隋唐年间就有了这种风俗。(小说《鬼吹灯》第三卷湘西尸王)
唐高宗和武则天之棺
唐高宗和武则天陵墓,男女合葬,耗费30年财力。唐高宗和武则天在位时正处于唐代最繁盛时期,统治者一般会用每年税收的30%以上来修建陵墓。乾陵的修建从高宗驾崩开始,经历了武则天、中宗、睿宗三代皇帝,历时30余年才建成。专家推断,地宫的中部应该是停放唐高宗和武则天灵柩的地方。地宫中部是一座“棺床”,上面放置着两人的棺材,唐高宗李治在右,武则天在左。棺材底部有防潮材料和珍宝,上面铺着一块“七星板”,板上镶嵌着圭、璋、璧、琥、璜、琮等“六玉”,唐高宗和武则天二人口含贝玉,仰卧于褥上,棺材里应该放置着大量书籍字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09 17:09
目录
概述
七星板形制
古代丧葬风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