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镇
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
七级镇,隶属山东省阳谷县,地处于县域东北角,南接阿城镇,西与郭屯镇、安乐镇相邻,东与东阿县刘集镇毗连,北与聊城市东昌府区的于集镇、凤凰街道接壤。七级镇总面积73.39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辖1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七级村镇南街31号,距县城24公里,截至2019年末,全镇户籍人口41080人。
区划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后,阳谷县划为17乡,七级及附近村庄为七级乡。
1929年,依照国民党南京政府《县组织法》、《区自治实行法》、《乡镇自治实行法》之规定,编居民5家为邻,五邻为闾,五闾百户以上为乡(镇)。阳谷县1184个自然村,共划为6区、284乡(镇),七级镇属第四区。
1936年,阳谷县内六个区所辖284个乡镇合并为51个,第四区辖9个乡(镇),即七级镇、安乐镇、孟母乡、河东乡、河西乡、孟尝乡、安定乡、永安乡、古城乡,基本等同于今七级镇和安乐镇辖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在阳谷、东阿交界处成立徐翼县,七级镇属之。
1949年9月,聊阳、徐冀两县同时撤销,原属阳谷县的村镇全部回属,重新调整后第四区区公所驻七级镇;
1958年4月,撤销区级建制,合并成立七级乡;同年8月,撤乡建社,成立七级公社。
1958年12月15日,阳谷县建制撤销,所属村镇全部并入寿张县,七级公社属之。
1961年7月1日,恢复阳谷县建制,为阳谷县七级公社,不久改建为七级区。
1964年11月,原寿张县建制撤销,其金堤以北村镇全部划归阳谷。阳谷县共划为12个区,各区、社均以驻地名称命名,七级区辖郎湾、七级、胡楼、后王、三合、西金6处人民公社。
1971年3月,撤销七级区建制,合并成立七级人民公社。
1984年8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精神,以原来的社镇为基础,重新划分乡镇,设七级镇,同时以原来的生产大队为基础,成立行政村。
2011年末,七级镇辖前杨、后杨、韦铺、于庄、郑庄、前郎、后郎、崔围子、东辛、官口、高楼、姚皋、前刘、南焦、西刘、七一、七二、七三、前王、后王、蒋庄、崔庄、北张、任庄、簸箕柳、郝林、新丰、井庄、张庄、三里、大翟、陈庄、刘文堂、孙庄、桑庄、贺庄、木庄、西金、东金、孙楼、盛庄、杨屯、梁庄、三合、西辛、东康、周堂、苑阎高、义和、四合共50个村民委员会。另辖七级、前王、孙楼、三里、三合、三街、郎湾7个管理区。
截至2021年10月,七级镇辖1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七一村镇南街3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七级镇地处于阳谷县东北部,东与东阿县刘集镇毗连,南与阿城镇为邻,西与郭屯镇、安乐镇相邻,北与东昌府区的于集镇、凤凰街道接壤。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6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4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86千米,总面积73.39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七级镇有耕地面积72763.7亩,人均1.79亩,可利用草地面积0.45万亩,林地面积1.41万亩。
人口
2011年末,七级镇辖区总人口4069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040人,城镇化率28.2%。另有流动人口921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0618人,占99.8%;有回族1个少数民族,共81人,占0.2%。2011年,人口出生率11.2‰,人口死亡率7.07‰,人口自然增长率4.1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55人。
截至2019年末,七级镇户籍人口4108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七级镇财政总收入140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6.3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67万元,增值税121万元,企业所得税27万元,个人所得税1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21%、8%、22.5%。
2019年末,七级镇有工业企业86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3个。
第一产业
2011年,七级镇农业总产值达到4.8亿元。
七级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1246.2吨,平均亩产980千克,人均781.15千克,其中小麦16342.51吨,玉米14137.24吨。
七级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蔬菜等。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1.39万亩,产量1610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5761亩,产量2397.34吨,其中花生1630.9吨,大豆766.45吨;蔬菜种植面积6万亩,产量24000吨,主要品种有圣女红果、龙女红果、西红柿、大蒜、西葫芦、甘蓝、茄子、黄瓜、香菜、油菜、菠菜、西瓜、葡萄等。
七级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兔子、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万头,年末存栏6万头;羊饲养量0.7万只,年末存栏1万只;牛饲养量0.06万头,年末存栏0.1万头;兔子饲养量0.3万只,年末存栏1万只,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0.6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3.2%。
第二产业
七级镇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耐火材料、市政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74972万元,比上年增长12%,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7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职工657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1784万元,比上年增长14%。工业园区1个,全年引进项目9个。
第三产业
2011年末,七级镇有商业网点60个,职工0.45万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1亿元,比上年增长8.9%;城乡集市贸易市场2个,年成交额0.08亿元。外贸产品生产企业1家,2011年,进出口总额0.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2%,主要产品有软管等,销往中东等地。
2011年,七级镇邮政业务收入315万元,电信业务收入15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七级镇有幼儿园14所,在园幼儿812人,代课教师26人;小学7所,在校生2000人,专任教师13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10人,专任教师7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七级镇教育经费达0.1244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0452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0.0245亿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0.04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2.3%、89.2%、40.3%、49.2%。
文化事业
1965年4月,七级镇开通有线广播站,镇12杆千米,乡镇到村35杆千米,村以下118杆千米;1994年10月开通无线广播电台,2011年末,广播喇叭50个,入户率75.2%,通响率99.5%。1992年开通调频转播台,1996年开通调频台,2011年2月开通电台第二套节目。2011年末,广播电台有2套5个广播节目,与阳谷广播电台合作转播阳谷广播电台新闻节目,广播综合覆盖率94%,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2083小时。
2011年末,七级镇有文化艺术团体5个,演职人员85人,年演出10场次,观众达2.2万人次;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45平方米;农村图书室16个,建筑面积960平方米,藏书9600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七级镇有卫生院1所,门诊部1个;病床4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4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975张,固定资产总值257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2人,其中执业医师9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3人、执业医师0.23人、注册护士0.076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5.6134万人次,住院手术121台次,出院病人0.1084万人次。
2011年,七级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1/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42万人,参合率99%。孕产妇死亡率0.4/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31‰、0.25‰、0.11‰。
体育事业
2011年末,七级镇有小运动场2个,篮球场5个,共有15个篮球架。
社会保障
2011年,七级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98户,人数1120人,支出120.96万元,比上年增长12%,月人均90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8人,支出7.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72人,支出8.64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医疗救助112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3人次,共支出0.6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临时救济520人次,支出8.18万元,比上年增长5%。自然灾害受灾人口520人,紧急转移安置1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000亩,倒塌房屋2间,直接经济损失4万元,救灾支出8.18万元,比上年增长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0万元,比上年增长15%。新增就业人员96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4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38%,全年共帮助96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2011年,七级镇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基金支出合计400万元,比上年增长0.6%。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900人,比上年末增加200人,其中参保职工50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1万人。2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276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24万元。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500人,比上年末增加800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00人,比上年末增加120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00人,比上年末增加160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400人,比上年末增加130人。参加失业保险600人,比上年末增加12人,其中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200人,参加工伤保险600人,比上年末增加200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400人,比上年末增加160人,全年认定工伤2人,全年评定伤残等级1人,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2人,比上年增加2人。参加生育保险600人,比上年末增加200人。
2011年,七级镇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000元,比上年增加3600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2000元,比上年增加2000元。年末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5%。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件,结案1件,其中通过调解方式结案1件,占100%。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七级镇有邮政局1个,工作人员13人,服务人员4万余人,农村投递线路为3路,投递服务率达到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5万件,国内汇聚业务完成4.8倍;国内异地特快专递完成8万件,征订报纸2000份,期刊0.15万册。电信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952门,固定电话用户0.32万户,比上年减少1002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25%,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0.25万户,比上年增加45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35%,比上年提高3.24%;互联网端口总数0.23万个,共中已占用端口总数0.15万个,宽带接入用户0.15万户,比上年增加429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七级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60千米,生产能力600吨/日,年工业用水125万吨、生活用水18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3.2吨;排水管道10千米,污水治理工程1项,污水处理厂1座。
2011年末,七级镇镇区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24.3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3条,总长度43.2千米,用电负荷5250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45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8%,供电可靠率100%。
2011年末,七级镇镇区园林绿地面积940.3公顷,其中公共绿地9.65公顷,绿化覆盖率23.5%。
交通运输
七级镇境内有S246省道等经过。
2011年末,七级镇镇区道路总长度70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6.9米;道路铺装面积42平方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0.7平方米。
2011年末,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2条,运营总里程达70千米,公交汽车12辆,年客运量5万人次;出租车20辆,年客运量0.5万人。
历史文化
元代时开会通河,穿镇境而过,因会通河古渡口建有七级石阶,故名。
荣誉称号
七级镇是省级新型乡(镇)、市级城镇建设先进乡(镇)。
2019年9月24日,七级镇(菠菜)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0 09:10
目录
概述
区划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