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观潮》是毛泽东所写的
诗体裁文学,这首诗最早发表在《
党的文献》1993年第6期。观潮指观赏
浙江省钱塘江口的涌潮。
钱塘潮以每年阴历8月18日在海宁所见最为壮观。诗人在曾乘车去海宁
七星庙观潮。
作品原文
七绝·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⑴,
雪花飞向钓鱼台⑵。
人山纷赞阵容阔⑶,
铁马从容杀敌回⑷。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⑵鱼台:即钓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边,相传为东汉严光(子陵)隐居
垂钓处。
⑶人山纷赞:
聚集观潮的人很多,大家一边观潮一边赞叹阵。阵容阔:指江潮像千军万马排列成的
阵容,非常壮阔
⑷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借喻雄师劲旅。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钱塘江
涌潮袭来时,波涛汹涌,如闻(十万军声)。
白话译文
千里钱塘的波涛滚滚而来,雪浪飞花的潮水涌向钓鱼台。
人山人海大赞江潮阵容壮阔,犹如铁甲
战马从容杀敌后回返。
创作背景
1957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继续健康发展的形势下,于整风过程中出现所谓“大鸣大放”的局面,但总的看来形势还是好的,国民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已全面展开,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安定。
1957年9月11日,毛泽东在杭州视察工作时适逢是钱塘江传统的观潮节,毛泽东及其随从人员轻装便服,到最佳的观潮地盐官镇。这里人山人海,他们只得改到镇郊七里庙附近观潮。这天,天气晴热,毛泽东在警卫人员临时搭起的小帐篷内小憩。钱塘江涌潮时,毛泽东就步出帐篷眺望。
只见涌潮汹涌,海塘相撞,层层浪花,仿佛千堆雪。毛泽东凝神沉思,直到江面渐渐地平静,他又才回到椅子上,问警卫员潮水是怎样形成的,又将月球潮汐的理论向他们讲了一遍,并且说:“南宋的时候,钱塘江可直到杭州,那时我们可以站在吴山上观看了。现在钱塘喇叭口因为泥沙堆积变小了,所以就要跑到海宁,再过几百年,海宁也要看不到潮了。”后来,他又面对钱塘江凝视、思考,吟成了这首《七绝·观潮》。
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诗人写的这首《七绝·观潮》中,从头至尾,气势如虹,这不仅写出了钱塘潮的气势,也写出了
诗人自己内心的一贯的
气势。内气与外景同时耦合,可谓真正的天成。
江山的大气碰上了一个真正能理解它的
知音,当然这个知音(即是诗人)胸中的风云也只有万里江山才能
容纳。
诗人眼中的
钱塘潮阵容壮阔,来回奔腾,有“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势。如此气壮山河的
气魄的确也只有毛主席这样的大诗人才能胜任
愉悦,一气呵成。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诗人紧扣题目“观潮”中之“观”字,具体描绘钱塘江潮涌的气势:“千里”指水域之宽;“滚滚来”指波浪之急,唐代诗人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其中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千里”,写波涛水域的面积;“滚滚来”,写波涛的速度和气势。实现了多角度、多侧面地壮写涌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钱塘江的人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江身小,涨潮时,海水从宽达百余里的江口涌入,却受到江身小的狭窄的江岸挤压,形成涌潮。而后面的涌潮又与前面的涌潮互相撞击,后浪推,前浪阻,浪峰壁立,江面奇观。浪潮高达三五米,落差可达八九米,惊心动魄,势极雄豪。“千里波涛滚滚来”恰好写出了钱塘江特殊地形的潮涌。“雪花”这里指浪涛,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词云:“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钓鱼台”即钓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边,相传为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雪花飞向钓鱼台”,指后推前阻形成的浪涛飞向钓鱼台,写尽涌潮的磅礴气势,沿江而上,不可阻挡。清代诗人曹溶的《满江红·钱塘观潮》,曾有“乱涛穿到严滩歇”的诗句,意同“雪花飞向钓鱼台”一样。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人山人海的观潮者纷纷赞扬涌潮的阵势阔大,就好像那雄师劲旅凯旋归来,受到人们前呼后拥的欢迎。“人山”写出了观潮者众多,不仅站得密集,而且站得层层叠叠高低不平,形成了一座人山;“纷赞阵容阔”,是说观潮者都在赞扬潮涌的阵势阔大、气势恢宏。“人山纷赞阵容阔”,突出其他观潮者的反应。“铁马”是古代配有铁甲的战马,借指雄师劲旅。毛泽东戎马一生,由观潮而自然想到“十万军声”。“从容”二字,写出了潮涌镇定、无所畏惧。“铁马从容杀敌回”的诗句,是由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化出的,是毛泽东观潮的总体感受和想象。
名家点评
《七绝·观潮》却汪洋恣肆,诗人大胆地运用夸张手法,用“千里”修饰“
波涛”,言涌潮波及百里之遥。
钱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气势与诗人包举天下之胸怀,交相汇合,外景与内在的互会,主观与客观的交融,便产生了《观潮》的雄浑豪壮、磅礴冲天之气势。(于镇海网点评)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
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
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思想家、
军事家,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主要著作《
毛泽东选集》(四卷)、《
毛泽东文集》(八卷)、《
毛泽东诗词》(共4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