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贤亭位于广东梅州梅城金山顶,为纪念刘元城、文天祥、张九龄、狄青、蔡蒙吉、韩愈、程旻7位先贤而建,故名。明崇祯九年(1636),县人建“五忠祠”于攀桂坊,祀张九龄、狄青、刘元城、文天祥、蔡蒙吉。清顺治二年(1645),知县戴长治增祀程旻、韩愈,改称“七贤书院”,翌年毁。民国26年(1937)县长梁翰昭在梅城北面金山顶倡建七贤亭。亭呈六角,琉璃瓦,粉石柱,亭宇雅致。因年久失修,有崩塌危险,1987年冬,由梅县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并砌有山下至七贤亭的梯级石道,供群众瞻仰。1987年11月16日,梅县市政府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纪念民族英雄蔡蒙吉义士,梅县地方人民先后在梅县梅城镇、松口镇建立了“七贤堂”、“七贤亭”(纪念刘安世、文天祥、张九龄、狄青、蔡蒙吉、韩昌黎、程旻等七人)、“蔡蒙吉纪念碑”等。“七贤亭”一直屹立在梅县城北门金山顶之巅(梅县图书馆之后山)。建于1937年,因年久失修,有可能崩塌。1987年梅县文博部门,为保护好这座文物古迹,呈请政府同意拨款1.5万元进行修葺。1988年初修复告竣,它已恢复原貌,还加砌了石级,方便游人登亭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