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槐在陕县东
观音堂镇七里村,距三门峡市43公里。树高24.4米,树围8米,树形奇特,挺拔苍劲,群众称其为龙头凤尾。据专家取古槐枯枝上的横断纹进行研究,推断其树龄已有两千多年。这棵古槐已被载入
《河南古树志》。古槐旁边的小河两岸,有龙山和商周文化遗址。由于它地处古代交通要道,传说唐朝商大将尉迟敬德勒马观古槐,欣赏赞叹古槐的雄姿,长时间不愿离去。游人至此常驻足观赏、摄影留念。
据说,唐朝的开国将领尉迟敬德有一天乘马路过,见槐树旁边的河边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妇女在专注地洗衣服。尉迟将军只扫了一眼,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下马,站在不远处忘情地观看女人洗衣的一举一动。身后随从不解其意,奇怪地问他为什么徘徊不走,尉迟将军顿觉失态,赶紧撒谎说:“我在看这棵古槐树。”
1918年,陇海铁路由东往西只修到观音堂。当时,清政府聘请了法国、荷兰等许多外籍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修路。老外们就在这棵槐树下读图和歇息。他们对奇形怪状的树干很感兴趣,闲暇时就在树下照像、作画,然后寄回去。于是,古槐的形象便上了图片和绘画作品,远走西洋。
1930年7月,蒋冯大战后,冯玉祥将军率部来到豫西。为了发动更多的民众积极参军对抗蒋介石,他召集方圆的上千名青年人在古槐树下进行施政演说,作动员报告。后来,时任陕县县长的徐维烈将冯玉祥的
施政纲领5条口号刻成石碑,竖立在了七里村的大道旁边,以宣传冯玉祥的主张。如今石碑仍然屹立于此,和古槐相依相伴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碑文仍清晰可见:我们一定要把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扫除净尽。我们誓为人民建设极清廉的政府。我们为人民除水患、兴水利、修道路、种树木。我们要教育人民,使人人能读书能识字。我们要训练为人民谋利益的军队。
近几十年来,很多人从外地来到这儿,除了欣赏古槐外,还给槐树的干枝上挂着自己带来的红绸布,以为古槐是神赐之物,保佑世间风调雨顺、物阜民丰。一些人到此对着槐树祈福,还有人生病后,到槐树下求药方。也有些信命的人,把婴儿抱到树下,把孩子认给槐树,以示孩子不但能够结结实实地成长,而且将来活得长寿。 1974年8月,“文革”造反派拍摄反动影片《反击》时,还特来七里古槐拍外景,将槐树作为主要道具搬上了银幕。 七里古槐古老而苍劲,它不仅是村里屹立不倒的“活化石”,还是村民心中经久不衰的美丽神话。如今,这棵古槐仍然春发芽秋落叶,成为当地一道迷人的风景。凡是打此路过的人,都要停下来观赏古槐的风姿,并站在树前与槐树合影留念。
古槐位于陕县观音堂镇七里村故而得名。七里古槐树高二十四米有余,围八米。树状奇特苍老道劲,貌似龙首凤尾。北方有植槐种槐之俗,且传说颇多。七里古槐亦有敬德勒马看古槐之说。七里村环境优美文化沉淀丰厚,在七里村的小河台岸上发现有龙山商周文化遗址,古槐周围亦有秦汉砖瓦的残片。古槐于斯更增奇景。一九一八年
陇海铁路修到此地曾有法国、
荷兰人士到此摄影作画;一九二七年冯玉祥将军也曾在此歇息演讲,向部下和当地群众阐述革命道理。为保护古槐,观音堂镇干部群众多方筹资复修文化古迹,特立此碑以志—。行石壕忆石壕吏,观古槐龙头凤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