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海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境内潟湖
七里海,曾名七里滩。《明史·地理志》称其为“溟海”。以水域约宽七里得名,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北戴河新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潟湖。东南岸有沙丘(俗称沙坨峪)与渤海相隔,东北隅通新开口与渤海相连。水域宽约3公里,长约5.5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
形成演变
其名称最早见于《明史·地理志》,以水域宽七里而得名;《明史·地理志》和《永平府志》又将其记载为“古溟海”,这说明七里海大约系汉朝时内侵的海水后退时所遗。
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生长芦苇、蒲、菱角。清成丰年间,因天旱水源断绝,湖水干涸。数年后湖内蓄水如旧。至光绪九年(1883年)大水,滦河泛滥,洪水倾入七里海,在东北角将沙丘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后人称为“新开口”;此后有许多渔船、商船在这里停泊,又名“兴隆口”。新开口形成后,海水随潮汐涌入七里海,淡水变成了咸水,使七里海成为河北省内一个著名的澙湖。
据史料记载,19世纪中期,七里海潟湖湿地面积达到2000公顷。1978年,围堤和挡潮闸修建后七里海潟湖湿地水动力条件发生了改变,潟湖与海洋之间的联系更加困难,泥沙在湖盆及潮汐通道内淤积,水深变浅,水域面积萎缩,环境逐步恶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围塘养虾活动增多,导致水域面积进一步缩小。至2017年,由于养殖池塘占用和淤积等原因,七里海潟湖湿地水域退缩到新开口附近,面积仅为286公顷,海水水质变差,垃圾成堆,杂草丛生,生态环境恶化,迁徙候鸟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
位置境域
七里海,以水域约宽七里得名,实际水域长约5.5公里,宽2.6公里(一说宽约3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水深1.7米左右。。在昌黎县城东南16.5公里,昌黎县团林乡境内,东南岸有沙丘(俗称沙坨峪)与渤海相隔,东北隅通新开口与渤海相连。
水文特征
七里海水系,集水面积486.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深79.9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0.389亿立方米;平水年年径流深59.2毫米,平水年年径流量0.288亿立方米;偏枯年年径流深26.4毫米,偏枯年年径流量0.128亿立方米。设计行洪能力475立方米每秒,最大泄量538立方米每秒。
由于河流径流较小,七里海主要受潮汐作用影响,泻湖的潮汐属不规则潮汐,最高潮位2.05米,最低潮位0.53米,平均潮差0.70米,最大潮差1.52米(七里海验潮站)。从潮流通道向泻湖,涨潮流平均流速0.2米/秒,落潮流0.3米/秒,泻湖内波浪很小,遇6级风,海上浪高可达1.5~2米,而泻湖内波浪仅0.2~0.3米,6级风以下基本无浪。
水系构成
上游水系
经七里海注入渤海的河流有赵家港沟、泥井沟、刘坨沟、刘台沟、稻子沟等,合称七里海水系,流域面积486.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890方立方米。河流总长118.7公里。
赵家港沟,因流经昌黎县赵家港村南而得名,原名潮河(流经潮河村南),为季节性河流。源于昌黎县榆林村南,流经党各庄、安山、晒甲坨、封台、新金铺、泥井、西沙河、才庄、赤洋口等乡(镇),于聂庄东南注入七里海。全长31公里,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宽2.5公里。河道曲度1.16。比降仅为0.64‰。1971年进行了治理。
泥井沟,因流经昌黎县泥井村南而得名,于团林中村东南注入七里海,为季节性河流。源于昌黎县后孟营村,流经大夫庄、晒甲坨、马坨店、新金铺、泥井、才庄、团林等乡,全长26公里,流域面积72.1平方公里,最大流域宽3公里。曲度1.06。比降o.76‰。1976年进行了治理。
刘坨沟,因流经前刘坨村北、后刘坨村南而得名,原名侯里河(流经侯里村南),为季节性河流。源于昌黎县坎上村南,流经指挥、靖安、陈各庄、大夫庄、马坨店、施各庄、新金铺、泥井、田上庄、团林等乡(镇),于侯里村东注入七里海。全长31公里,流域面积128平方公里,平均流域宽4.1公里。河流曲度1.13。比降o.56‰。1959年在西段原河道开挖“滦渤渠”,修到陈各庄一带;1972年自陈各庄向东进行了治理。1979年自靖安村西北至武各庄村西南河段修整,改作引滦灌区总干渠的一部分。
刘坨沟,有支流2条。一条名为刘坨一支沟,西起昌黎县西新庄子村北,曲折东流,经新集、施各庄、泥并等乡(镇),在李化庄西北注入刘坨沟。长14.5公里,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另一条名为刘坨二支沟,西起小林上村东南,蜿蜒东流,经大夫庄、新集、施各庄、荒佃庄、泥井等乡(镇),在前刘坨村西北注入刘坨沟。长17公里,流域面积23平方公里。
刘台沟,原名甜水河,1972年治理后因流经刘台庄北改称现名,为季节性河流。西起昌黎县杨柳上各庄村南,流经施各庄、荒佃庄、刘台庄、田上庄等乡(镇),于东新立庄东与稻子沟汇合。长14公里,流域面积30.5平方公里。
稻子沟,1940年前后为了从欧坨引滦河水种水稻而开挖,故得名。1971年治理后用这条沟泻水。西起昌黎县高庄西,曲折东流,经新集、施各庄、荒佃庄、皇后寨、茹荷、刘台庄:田上庄等乡(镇),于东新立庄东与刘台沟汇合后注入七里海。全长27公里,流域面积114平方公里,平均流域宽4.3公里。河流曲度1.57,为七里海水系之首。河道比降0.59‰。
下游水系
新开口,又称兴隆口,为七里海澙湖与渤海的通道。宽约80米,长约1200米,深约2米。该区域的浅层地层,为第四系海陆相交互沉积物,岩性为中、细砂层与亚粘土、轻亚粘土互层。地下水由于海水渗透作用,矿化度较高,由地表深至120米为咸水,其下为淡水,且具有承压性,水质好。河口外海域开阔,避风条件较差。岸边至5米等深线范围内有两条水下沙堤。10米等深线距海岸约15公里。海底坡度较平缓。河口南北两侧陆域有与海岸并列的沙丘分布,是本县沿海沙丘最发育最集中的地段。沙丘带走向和坡度受本地常风向和强风向控制。常风向为南偏西,次为北偏东。沙丘的主要走向为北东,东北坡缓,西南坡陡。在盛行西南风季节,西南坡变缓(约25。),以七里海东南部沙丘表现突出,东北坡顶部出现有30。逆坡现象。这一区域是南北两股岸流与风流的交汇地带,沙丘增长快、高大,发育完好。沙丘高度一般为26~30米,河口北侧的沙丘最高达40余米。沙丘带之间有宽约1~2公里较平坦的丘间地,海拔一般2~5米。沙丘周围营造防风固沙林带。新开口现为本县最大的渔港。每年渔汛季节有300~400只小、中型机动渔船停泊。
资源状况
植物资源
根据《 昌黎县志》记载昌黎县境内植被推测,原来七里海地区应当有植物资源情况是:
水草:淡水草类,泽泻科有慈姑;雨久花科有雨久花;香蒲科有蒲草(香蒲);浮萍科有浮萍;龙胆科有荇菜;菱科有菱;眼予菜科有马来眼子菜、菹草;水鳖科有苦草;千屈菜科有水苋菜;水麦冬科有水麦冬;莎草科有水虱草、三棱草。海水草类,红毛菜科有紫菜;马尾藻科有马尾藻;石花菜科有石花菜。
动物资源
根据《 昌黎县志》记载昌黎县境内植被推测,原来七里海地区应当有动物资源情况是:
鱼类:海水鱼品种繁多,常见的有53种,分属30科。鲳科有银鲳(镜鱼);鲆科有牙鲆(鲆鱼);爵鳎科有半滑舌鳎(鳎鳜、比目鱼)、斑头舌鳎(牛舌头)、窄体舌鳎;鳎科有条鳎(花鳎日);鲽科有高眼鲽、木叶鲽、黄盖鲽(冷水板);鲷科有真鲷(加级鱼);鲅科有兰点鲅(燕鱼);
马鲅科有四指马鲅(鲤后);鲱亚科有鳓(脍鱼)、青鳞鱼(青皮);鲭科有鲐鱼(鲭);鲻科有鲻(白眼鱼)、棱竣;鳍科有鲈鱼;石首鱼科有小黄鱼(黄花鱼)、白姑鱼(白脸子)、鲵(鳘子)、黄姑鱼(铜罗鱼);带鱼科有带鱼;银鱼科有大银鱼(面条鱼)、尖头银鱼(银鱼)、长鳍银鱼(结条);
鲂鳞科有短鳍红娘鱼、绿鳍鱼(莺莺鱼);鲦亚科有绦(气泡鱼);缇科有黄鲫、鲚、蝇;颚针鱼科有颚针鱼(青条)、嫡;鳐科有孔鳐(当当)、史民鳐(铧头);童工科有赤红(洋鱼);鲼科有鸢鲼;鳍科有嬉(沙钻);纯科有星点园鲢(黄腊头)、红鳍园纯(黑腊头)、幅斑虫纹园纯(鲅腊头)、钻点园纯(腊头)、弓斑园纯(油腊头)、星弓斑园纯;鳞纯科有马而纯(牛鱼);鲛鲸科有黄鲼鲸;海鲫科有海鲫;双髻鲨科有双髻鲨(官鱼)}海鳗科有海鳗等。
甲壳类:对虾科有对虾;长臂虾科有白虾、青虾;樱虾科有毛虾i匙指虾科有草虾(米虾);虾姑科有虾蛄(螳螂虾);方蟹科有河蟹(螃蟹、毛蟹);蝤蛑科有梭子蟹(蝤蛑、枪蟹)、青蟹(锯缘青蟹)、好等。
瓣鳃类:蚌科有河蚌(菜蚌);牡蛎科有牡蛎(蚝);蛤蜊科有蛤蜊;帘蛤科有蛤仔(花蛤)、青蛤;蚶科有泥蚶、毛蚶;贻贝科有贻贝、沼蛤;扇贝科有扇贝;竹蛏科有缢蛏(蛏子)等。
腹足类:田螺科有田螺;鲍科有鲍鱼、皱纹盘鲍;泊螺科有泥螺;海兔科有海兔;蜗牛科有蜗牛等。
头足类:蛸科有章鱼(蛸、八带鱼)。
治理开发
七里海是昌黎县境的内海,面积约7平方公里,有5条排水河道汇流于此。总汇水面积4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640万立方米。七里海周围有盐碱荒地5万余亩,地势低洼,地面高程2~3米,遇大潮受海水侵袭,雨季沥水受海水顶托,形成大片积水:旱季河道干枯,海面收缩。附近有赤洋口、团林、田上庄、刘台庄、大滩5个公社、59个大队。1973年大滩公社棉花坨大队采取铺沙改碱、灌水压碱治理,种有42亩小麦,亩产260公斤,下茬14亩杂交高粮,亩产300公斤。刘台庄公社小滩南大队1974年开碱荒130亩,打深井种稻田,平均亩产308公斤,最多亩产450公斤。群众说:“大片盐碱荒,有水变粮仓’’。
昌黎县委、县政府鉴于开发沿海滩涂,大有可为,决心治理,改变沿海贫困面貌。县水电局经组织专门班子勘测调查,1975年5月25日提。出“昌黎县开发沿海盐碱滩地初步规划汇报提纲”,6月1日提出:“昌黎县七里海垦荒灌溉排水工程规划’’,7月18日制定出“七里海治理规划’’,9月完成七里海围堤工程勘测设计。依据规划其治理主体工程是,在新开口建防潮蓄水闸1座,在周围建电力排灌站,3座,筑围堤25.2公里,在稻子沟建靶场蓄水闸1座,倒虹吸l座,同.时扩建南石扬水站,增补水源,使七里海拒咸蓄淡,建成1座蓄水1500万立方米的平原水库i并在垦区打深井26眼,广僻水源,使地上水、地下水结合利用。工程完成后,可增耕地3.2万亩,按亩产250公斤,每年可增产8000吨。
七里海治理工程,由1975年12月1日起至1979年6月15日止,历经3年半的时间,计建成挡潮蓄水闸1座,电灌站3座,倒虹吸1座,蓄水闸1座,筑围堤25.2公里,打深井40眼及辅助送水工程。.完成总工程量146.93万立方米,其中土方145.68万立方米,砌石0.97万立方米,混凝土0.28万立方米,用工日80.92万个,用水泥159吨,钢材106吨,木材161立方米,国补投资179.21万元,社队自筹153.36万元:至此,工程未完而中止,未能发挥效益。但是七里海大闸对防潮滞洪及昌黎县的海产养殖业起了很大作用。
修建围堤
七里海围堤,1975年12月1日动工修建。由全县7个工委31个公社抽调男、女基干民兵1.7万人参加施工。县设七里海治理工程指挥部,由县委副书记韩助民任总指挥,刘文忠、李本玉、杨满任副总指挥,1.7万人的筑堤大军,冒着零下4~9度的严寒天气,在风雪交加下,奋力掘土筑堤,人抬肩扛,大干25天,至12月26日完成了七里海全部围堤工程任务。即由新开口北岸经赵家港沟、泥井沟、刘坨沟、刘台沟至稻子沟靶场桥处,全长25.2公里。其中临海围堤9.8公里,临河围堤15.4公里,底宽40一50米,高2.5米,顶宽4米,完成总工程量90万立方米,用工42.5万个。
1976年4月15日,七里海工程再次开工,由27个公社组织民工1.1万人,经10天的施工大会战,完成去冬围堤加固、新段筑堤、垦区“排、路、灌”及田间排水沟三项工程任务。实现县委提出的半月任务10天完的要求。挖沟筑堤工程段长40公里,动土方35万立方米,用工12万个,比预计工日节省7万个。此外,完成了排、路、灌及田间排水沟265条,长117公里,动土方10.9万立方米。
排灌设施
团林村南、候里村东南建电力排灌站3座,是解决灌溉和排水的关键性工程。1978年11月28日,县设七里海工程指挥所,组织阎庄、泥井、葛条港三公社的240人参加施工1至1979年6月1。5日完成。计安装24时卧式轴流泵5台,55缸电动机5台,真空泵3台,变压器5台,设计排水扬程‘3.5米,排涝总流量2.66立方米每秒,灌溉扬程1.8米,灌溉总流量2.88立方米每秒,完成总工程量2.63万立方米,其中土方2.36万立方米,砌石0.‘2万立方米,混凝土0201万立方米,用工3.43万个,使用水泥288吨,钢材17吨,木材39立方米,投资29.43万元。
附属工程
在刘台沟建倒虹吸1座,稻子沟建靶场闸1座,同时扩建南石扬水。站辅助送水工程。于1976年3月动工修建,至1977年10月先后建成。计完成总工程量4.52万立方米,其中土方4.08万立方米,砌石方0.42万立方米,混凝土0.02万立方米,总用工3;19万个,使用水泥253吨,钢材19吨,木材52立方米,投资34.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6.08万元。此外,围海造田打深井40眼,投资11.7万元。
挡潮蓄水
位于七里海入渤海的新开口处,是七里海治理的主体工程,1977年9月完成勘测设计,经唐山地区恢复震损工程指挥部批复,1977年11月10日动工修建。县设七里海工程指挥部,下设工程、政治、后勤三个处,由皇后寨、茹荷、阎庄三个公社组织民工400人参加施工,至1978年11月竣工。完成总工程量14.78万立方米,其中土方14.24万立方米,石方0.29万立方米,混凝土方0.25万立方米,总用工日19.8万个,用钢材70吨,木材70立方米,水泥1050吨,投资92万元。该闸控制流域面积485平方公里,设计流量475立方米每秒,设有双曲扁壳闸门10扇,单孔净宽6.3米,闸底板高程为-1.5米,闸顶高程3.2米,设计闸前水位2米,闸下最高潮水位1.74米。闸前为七里海,设计正常蓄水1500万立方米。采用顶升式油压启闭机,设有两套油压设备,操作人员可以在室内监视闸门的升落情况,闸墩上设有交通桥既蓄水运用,又南北通行,拒海水于闸外,纳五河之水于湖内,架大桥于海口,变天堑为通途。原设想建此闸起到拦潮、泄洪和蓄水的调节作用。以利用七里海周围围海造田。但实践证明:由于受潮汐和上游淡水自然流向的影响,七里海水不适宜农田灌溉应用,故挡潮蓄水闸不仅未能发挥作用,而且对新开口鱼港建设有所影响。
水产养殖
昌黎县七里海水产养殖场,位于县城东南17.5公里渤海岸七里海畔。始建于1958年春。由水产部、河北省水产局、唐山专署水产局、县水产科四级投资40万元,1959年建成投产。场部占地1.5亩,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养殖面积40亩,主要养殖海带。到1961年扩养面积60亩,种苗达400台。年产量15吨。1965年由于自然条件不好。气温过高,所养海带腐烂变质、产量下降。造成亏损,停产下马。船只、人员统由唐山专区大清河捕捞队接管。
1972年由唐山地区水产局再次拨款2万元,重新组建(场址仍在原地)。主要进行养虾试验。当时试养面积0.5亩,当年产虾26公斤,取得经验。1973年扩养32亩,产成虾500公斤。1974年由河北省水产研究所拨款48000元。并派了技术干部,进行室外对虾育苗试验,用自育虾苗养殖30亩,结果产成虾750公斤,折合亩产25公斤。1975年又摘了人工孵化虾苗,未成功。省研究所人员撤走。1976年唐山地区水产局派人来场搞网箱养虾试验,成活率80%,6个网箱共产虾50公斤,取得经验。但因当年大地震,场址遭受破坏,又被迫下马。
渔港建设
新开口渔港,新开口是昌黎县七里海与渤海的连接处。七里海原与渤海以沙丘为界,两水相隔,后潮水冲开沙丘,相连处形成河口,新开口由此得名,新开口开成后,七里海即成为渔船避风停靠的天然港湾。昌黎县的渔业中心也逐渐由蒲河口、赤洋河口等地转移到新开口。1980年,开始筹建渔港。198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的渔港有顺岸码头200米,可容纳20马力机动船150余艘,常年泊有大小渔船400余只,年产鱼虾1506吨。
渔港建有渔船修造厂,可为过往船只供水供冰,维修渔船。新开口渔港由昌黎县水产局管理,主要停靠本县群众渔业船只,也可接待一些小马力的外县渔船,昌黎县水产供销公司在港内设有水产品收购站,收购渔民的水产品,为渔民加油、加水、上冰和供应其它生产生活用品。
生态修复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养殖户在这里围海造池,发展滩涂养殖及工厂化养殖,七里海潟湖湿地内的养殖坑塘绝大多数是当时群众自行投资改造形成的。受过度养殖、地表径流减少等因素叠加,七里海潟湖生态恶化,湿地水面不断萎缩,岸线和生态环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损害,栖息的鸟类大幅减少。
2016年开始,秦皇岛市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启动实施了七里海潟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其中,中央资金约1亿元。项目采取岸线修复、退养还海等措施对七里海潟湖进行生态修复,完成岸线整治5.46公里、清淤疏浚228.6公顷、岸坡植被恢复68.35公顷、退养还湿449.7公顷。
针对七里海潟湖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状况,秦皇岛市依托技术单位,精准科学设计实施方案,对七里海潟湖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工作。一是退养还湿。针对湿地面积减少的问题,对七里海海域养殖及相关设施进行彻底清理,最大程度地恢复了湿地水面面积,将七里海潟湖湿地归还大自然。二是微地形改造。通过精准设计,采取工程修复措施塑造不同的自然地貌形态,缩短自然演变过程,为鸟类及水下生物提供栖息、觅食场所。三是岸线修复。通过降低标高,岸线生态化等措施恢复岸线自然形态和生态功能,将人工岸线修复成生态恢复岸线,为全省自然岸线保有率做出积极贡献。
七里海潟湖湿地位于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实施后由保护区管理中心严格按照保护区管理要求实施监管,限制人为干预。在核心保护区禁止人为活动,稳妥推进核心保护区内原住居民有序搬迁;在一般控制区内仅允许按规定开展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严禁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属地海洋管理部门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打击涉海违法违规行为,最大程度减少人类活动,保护七里海潟湖湿地资源。
旅游开发
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东北部沿海,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7',北纬39°37'-39°32',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总面积3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沙丘、沙堤、泻湖、林带和海洋生物等构成的沙质海岸自然景观和沿岸海洋生态系统。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海滨因受风、潮汐、海流及河流的作用,形成了长30公里,宽4公里的沙带和沿海数道沙堤、泻湖等沿海沉积地貌。海滨沿线内侧800米宽的林带中有连绵不断的高20~40米的沙丘,最高处达44米,为全国海岸沙丘最高峰。不仅在中国罕见,世界亦少见,对研究海陆变迁、海洋动力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被动物分类学家誉为“活化石”的文昌鱼在本区浅海10~12米等深线附近栖息密度达到1035尾/平方米,是中国文昌鱼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渔田·七里海度假区,是北戴河新区首家主打沉浸式夜游的度假区,紧邻华北地区最大的澙湖湖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和翡翠岛自然保护区,具有天然的自然环境优势,生态环境优越,交通四通八达。项目整体占地2400亩,集行进式夜游演艺、互动式特色商街、网红民宿集群、亲子度假酒店、渔文化精粹、亲子研学、温泉康养、休闲娱乐为一体,以“深度沉浸、多元体验”为特征的全新型一站式旅游度假目的地。自2019年起连续4年荣膺“河北省重点工程项目”。项目将海滨渔乡风貌与现代休闲度假结合,集夜游演艺、沉浸式体验街区、渔文化精粹、特色民宿集群、亲子研学、温泉康养为一体,构建成全时运营、全景体验、全家欢享的一站式度假目的地。
地理环境
地质地貌
七里海位于滦河口一戴河口隐伏断裂带。断裂带呈北北东向延伸,南起滦河口,沿海岸往北偏东至戴河口。断裂西侧及北侧基本处于陆地,东侧及南侧多在海中,且有沉降现象。
七里海位于昌黎县滨海平原。该平原分布在昌黎县海滨一带,南自滦河,北至昌黎、抚宁县界。海拔-2.5米。面积约131.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lo.82%。地处大蒲河、赤洋口、团林、才庄、田上庄、刘台庄、大滩等6乡1镇境。在低洼的滨海平原上,为河海相物质充填,多为湿潮土、滨海盐土及风砂土。是主要水稻种植区。在团林乡境有省内著名的泻湖——七里海。在滦河口附近,为滦河由此入海后淤积而成的滩涂。本县境面积达50余平方公里。
七里海与渤海之间为海岸沙丘。为蜿蜒起伏的新月型沙丘,宽1~3公里,长约35公里,面积约46.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86%。沙丘一般海拔5~20米,最高的沙丘海拔40余米,成为海陆自然屏障。周围已经营造大面积防风固沙林。黄砂绿林与大海相辉映,自然景观优美。
沙丘中上部沙层,具有高角度的板状斜层理。海岸沙丘与沙坝的颗粒组成非常接近,为中细沙,含有少量海相贝壳碎片,石英含量很高,高达70%左右。砂粒分选也好,比较均匀。沙丘内侧,多由澙湖组成,其中最大的为七里海。
气候特征
按《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的气候分类,七里海地区属中国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日照充足,气温较高,降水充沛,无霜期长。根据1940--1985年本县气象记录,基本情况是:年平均气温11℃。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5.3℃,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25.1℃,气温年较差为30.4℃。年降水量平均为695.6毫米。春季少雨,易出现春旱;夏季多雨,7、8两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9%,易出现沥涝;秋季降水偏少,冬季更少。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平均蒸发量为1780.7毫米,比年降水量多1.56倍,只7、8两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左右。冬、春季平均50%左右。7、8两月平均80%左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767.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62%。以5月份最多,平均为280.1小时;11月份最少,平均为194.3小时。盛行西南偏西风,次为东北风。8级以上的大风日年平均有16天,4、5月份大风日数最多,9月份最少。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8 11:08
目录
概述
形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