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拼音:wàn zhòng yī xī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
后汉书》。
东汉末年,爆发了
黄巾起义。汉灵帝派出军队镇压。朝廷派出的
朱儁(jùn)率部在宛城城外堆了一座比城墙还高的山丘。朱儁登上土丘细细观察宛城城内起义军将领
韩忠的军事部署,发现城东北的守备比较空虚。第二天,朱儁让一支兵马佯攻宛城西南,故意把战鼓擂得震天响,吸引韩忠增兵西南,自己却带领主力急攻城东北,乘虚拿下了外城。
朱儁不理会韩忠的谈判要求,加紧围攻内城,可一连几天都遭到了起义军的有力抵抗。攻城屡屡受挫,朱儁又登上外城城墙向内城眺望,接着,下命令叫部队后撤几里。撤退后不久,城内守军纷纷冲出城外,试图突围,朱儁的兵马乘机从侧翼杀过来。韩忠不备,再退回内城已来不及,起义军只得四散而逃,伤亡很大。
事后,朱儁的部下问他用的什么计谋,他得意地说:“我从高处看得很清楚,内城十分坚固,城内尽是守兵。他们想谈判谈不成,想突围又出不去,这不是逼着他们万众一心跟我军拼命吗?一万个人齐了心尚且势不可当,何况他们有十万人马呢!倒不如先缓—缓,暂且松动一下包围圈,让他们产生突围的念头,然后乘乱杀上去,那他们的士气也就瓦解了。”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团结互助、和衷共济,并引此为美德。中国有句古话,叫“上下同心,其利断金”,说的就是团结的重要意义。一个团体万众一心,充满凝聚力,就算是艰难的事情,只要能够齐心协力,再怎么困难,怎么重大的问题也能够在共同合作和齐心努力之下迎刃而解。在灾难面前,最需要的是团结,上下一心、团结互助是战胜困难的必需精神,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世界上有些事情虽然看起来难办,但只要众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就能形成强大合力,再难的事也会变容易。这就是“万众一心”的力量。
近代·
蔡东藩、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一〇八回:“万众一心,同声呼吁,力抗汉奸,唤醒政府。 ”
近代·
鲁迅《华盖集·我观北大》:“虽然很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主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驰懈。自然,偶而也免不了存些很想制转马头的,可是这也无伤大体,‘万众一心’,原不过是书本子上的冠冕话。”
现代·
王安忆《叔叔的放事》:“这样的小镇是不可侵略的,这里万众一心,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