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1月25日,
爱因斯坦把题为“万有引力方程”的论文提交给了柏林的普鲁士科学院,完整地论述了
广义相对论。在这篇文章中他不仅解释了
天文观测中发现的
水星轨道
近日点移动之谜,而且还预言:星光经过太阳会发生偏折,偏折角度相当于
牛顿理论所预言的数值的两倍。第一次世界大战延误了对这个数值的测定。1919年5月25日的日全食给人们提供了大战后的第一次观测机会。英国人
爱丁顿奔赴非洲西海岸的
普林西比岛,进行了这一观测。11月6日,
汤姆逊在
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联席会议上郑重宣布:得到证实的是爱因斯坦而不是牛顿所预言的结果。他称赞道“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其中,G是被称为引力常数(或万有引力常数)。 注:只有当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的几何尺寸时,物体可以近似看作质点,这个公式才是适用的。否则应当把物体分割为足够小的质点,两两之间计算引力,而后进行积分。
1915年11月25日,
爱因斯坦把题为“万有引力方程”的论文提交给了柏林的普鲁士科学院,完整地论述了
广义相对论。在这篇文章中他不仅解释了天文观测中发现的水星轨道近日点移动之谜,而且还预言:星光经过太阳会发生偏折,偏折角度相当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数值的两倍。第一次世界大战延误了对这个数值的测定。
1919年5月25日的日全食给人们提供了大战后的第一次观测机会。英国人
爱丁顿奔赴非洲西海岸的
普林西比岛,进行了这一观测。11月6日,汤姆逊在
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联席会议上郑重宣布:得到证实的是爱因斯坦而不是牛顿所预言的结果。他称赞道“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爱因斯坦发现的不是一个小岛,而是整整一个科学思想的新大陆。”泰晤士报以“科学上的革命”为题对这一重大新闻做了报道。消息传遍全世界,爱因斯坦成了举世瞩目的名人。
广义相对论也被提高到神话般受人敬仰的宝座。
从那时以来,人们对广义相对论的实验检验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太阳系内部
引力场非常弱,引力效应本身就非常小,广义相对论的理论结果与牛顿引力理论的偏离很小,观测非常困难。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
射电天文学的进展,观测的距离远远突破了
太阳系,观测的精度随之大大提高。特别是1974年9月由
麻省理工学院的
约瑟夫·胡顿·泰勒和他的学生赫尔斯,用305米口径的大型
射电望远镜进行观测时,发现了
脉冲双星,它是一个中子星和它的伴星在引力作用下相互绕行,周期只有0.323天,它的表面的引力比太阳表面强十万倍,是地球上甚至太阳系内不可能获得的检验引力理论的实验室。经过长达十余年的观测,他们得到了与广义相对论的预言符合得非常好的结果。由于这一重大贡献,泰勒和赫尔斯获得了1993年
诺贝尔物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