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B,勃拉姆斯、贝多芬、巴赫三人由于中文音译,都是字母b字开头,所以统称3B。
音乐界3B
欧洲音乐界“伟大的三B”
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1897
德国作曲家。
1833年5月7日生于
汉堡一个职业乐师家庭。父亲约翰·雅克能够演奏多种管弦乐器。勃拉姆斯受父亲影响,自幼喜爱音乐,向父亲学习小提琴、大提琴和圆号,在父亲的教导下走上了音乐事业的道路。由于家庭贫困,他没有进过音乐学校。13岁时在酒店里为人伴奏,帮助父亲增加一些家庭收入。迫于生计,这一时期他开始尝试作曲,写作了150多首舞曲、进行曲和管弦乐曲改编曲等。这锻炼了他的写作能力,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勃拉姆斯十四、五岁时已能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开始了以音乐为职业的独立生活。
1853年,20岁的勃拉姆斯离开家乡
汉堡,同
小提琴家雷门尼一起前往欧洲各地旅行演出。旅行期间,结识了匈牙利小提琴家约阿希姆,在魏玛结识了李斯特,在杜塞尔多结识了舒曼。这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从这些前辈音乐家那里得到了许多帮助,舒曼发现了勃拉姆斯惊人的音乐天才,并向公众热情地介绍这位天才青年音乐家。
1858年,勃拉姆斯在迭特莫尔德城担任合唱指挥,接触到各个不同时代和风格的合唱作品,为他后来创作大型声乐作品(如《女中音狂想曲》和
《德意志安魂曲》等)打下牢固的基础。
60年代,他定居
维也纳,把当时欧洲这个音乐中心作为他的第二故乡。在
维也纳的最初几年,他主要忙于一些音乐演奏活动,曾指挥过巴赫《耶稣受难曲》、
莫扎特《安魂曲》等的演出。后来专心从事作曲。
勃拉姆斯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几乎涉及到音乐形式的各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四部交响曲、两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协奏曲、几首管弦乐序曲、二十多首匈牙利舞曲以及《
德意志安魂曲》和许多室内乐。
基本可以划分为以几个阶段:1848-1860年的早期创作,显示出对
德国民歌、北德叙事诗自然的密切联系,其中包括钢琴奏鸣曲在内的那些狂飙式的作品,乐观、倔强、勇猛、有力。60年代起开始研究民歌,用室内乐、抒情歌曲和合唱曲抒发个人精神世界的感受。70-80年代是创作成熟和繁盛时期,从隔离状态中走出来,投身于最能密切接触听众的交响乐创作,他的四部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
海顿主题变奏曲》和两首序曲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1889年之后的晚年又重新回归自我,限于一些经文歌和室内乐作品的创作,反映出孤独和失望的哀诉情调。 19世纪中期,新的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已开始蓬勃发展,勃拉姆斯则倾向于古典主义,努力保持和继承
贝多芬式的古典音乐传统,同时在德奥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风格庄重严肃,和声和配器手法丰富多彩,交响曲气势宏伟,抒情小品则优雅动听。 ?
由于他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德奥古典音乐,因而被认为是
德国十九世纪后半叶最古典乐派最后的一位作曲家。音乐史上常把他和巴赫、
贝多芬并列,称为近代音乐发展史上的“三B”。
贝多芬
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生于波恩,祖父及父亲均供职于科隆选帝侯。酗酒之父强逼他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望子成为
莫扎特式的神童。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任宫廷乐队(指挥为内费)羽管键琴手,十四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十八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
1790年,
海顿在从
维也纳至伦敦的途中,宴邀
贝多芬及其他宫廷音乐家。事后贝多芬获准于1792年去维也纳从海顿学习,此后终生定居维也纳。在此之前,贝多芬曾去维也纳从
莫扎特学习,1787年因其母病危而中断。随海顿学习的时间亦不长,且师生不能合作,后贝多芬师从
阿尔布雷希茨贝格、
萨列里、申克。
1795年于
维也纳首次以作曲家及
钢琴家身份登台,演奏《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op.9。他虽与许多贵族,如华尔斯坦伯爵、鲁道夫大公爵友情甚笃,并乐意接受个人的援助,但他反对18世纪把音乐家束缚于一个雇主手中的庇护人制度。作为维也纳的自由职业音乐家,他比
莫扎特演奏家有了自知之明,因而主要投身于创作。他同疾苦的斗争,反映在《英雄交响曲》(1804)(到那时为止是篇幅最大、感染力最强的交响曲)中。他没有结过婚(虽然他不断地与一些富有的女生相爱),孤独感日益加重,作为他的无能的侄子卡尔的监护人,为孩子操心并没有使他的脾气好转。他举止极其粗暴,与出版商之间的关系趋于剑拔弩张。到1819年,他完全失聪。在一生的最后阶段,他创作了一些最伟大、最富于思想性的作品:最后五首弦乐四重奏,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第九交响曲和《庄严弥撒曲》。在这些作品中他超脱个人生活的痛苦而进入艺术的未来境界。虽然它们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当时这些作品却并不被人理解。第九交响曲是瓦格纳的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弦乐四重奏影响了巴托克;迈克尔·蒂皮特宣称他得益自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其它作品。826年,其侄自杀未遂后,贝多芬的健康日益严重恶化。翌年卧床不起,
伦敦爱乐乐团汇来一百镑的支票,促使他提起精神写作第十交响曲,但他已不不可能再有所进展; 医生诊断致他于死命的是浮肿病。贝多芬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他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满意为止。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的同情表现在《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等作品中。
贝多芬德国歌唱剧的朴素背景上展开,更为激动人心.《菲岱里奥》与《魔笛》(据说这是贝多芬唯一真正欣赏的歌剧)一起成为德国歌剧剧目的基石,但其主题的普遍性超越了音乐的民族性,因此在世界各地,《菲岱里奥》增被公认为是爱情与自由的象征. 贝多芬的许多作品,特别是中期作品(如《热情奏鸣曲》)反映出他激烈狂暴的性格,往往也反映出他对现状的不满足.他反对保守,但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深刻的诚挚和乡土味的纯朴.思想的奔放不羁,使他不能容忍技巧上的限制,在作品中他可以对人声和乐器毫不怜惜,如弦乐四重奏《天赋格曲》、第九交响曲的终乐章和《庄严弥撒曲》.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的某些慢乐章有德国人称之为真挚亲切的静谧之感,揭示出作曲家的另外一面.这类音乐的最佳范例也许是《第九交响曲》和《A小调弦乐四重奏》,op.132中的慢乐章,后者是贝多芬的最伟大的、感人肺腑的感恩颂歌,是在大病初愈后写成的
巴赫
J.S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
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爱森纳赫的世代音乐家庭,其5代远祖魏特·巴赫系匈牙利乡村面包师,喜爱演奏乐器,笃信路德新教。因当时匈牙利鲁道夫二世反对宗教改革,乃迁居
德国。此后4代家族成员多系民间乐师、城市吹鼓手或城市管风琴师。巴赫之父J.A.巴赫原为爱尔福特城市吹鼓手,后任爱森纳赫城市乐师,在教堂、宫廷及市民活动中奏乐,共生8子,巴赫系其幼子。巴赫参加
德国特有的乞童歌队,每周3次穿过大街小巷以歌唱乞求布施。8岁父母双亡,寄居于兄长处,并从其兄学键盘乐器等,进步迅速。15岁起独立谋生,往吕讷堡入中学,同时在教堂中担任合唱队女高音声部歌手直至变声。这两年间,曾往汉堡听著名管风琴家J.A.赖因肯演奏,向北德管风琴艺术学习,并往策勒听该地多由法国乐师组成的宫廷乐队演奏,从而接融法国音乐风格。
巴赫的生活经历和音乐创作活动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魏玛—阿恩塔特时期(1703~1707)1703年4月,巴赫任魏玛宫廷小提琴手,工资单中写明是“仆役”。8月往阿恩施塔特任“新教堂”管风琴师。1705年冬,巴赫请假徒步赴吕贝克听杰出的北德乐派管风琴家D.布克斯特胡德演奏,深受启迪。数月后方返回阿恩施塔特。为此巴赫两次受到宗教法庭的审讯,除因“擅自超假”外,还被谴责为“在众赞歌中作出许多惊人的变奏,混入许多陌生的音响,使公众为之惊惶失措”,并曾“把一个陌生的少女带进教堂中演唱”,以及“在星期天讲道时间上酒馆”(据1706年2月22日及11月11日《宗教法庭记录》)等等。巴赫愤而去职。
米尔豪森—魏玛时期(1707~1717)1707年6月巴赫任米尔豪森教堂管风琴师。同年与堂姐玛丽娅·巴巴拉结婚。不久因与教堂监督发生矛盾,其演奏受到指责,乃离去。1708年7月任魏玛宫廷管风琴师,兼为宫廷作宗教音乐。1714年起被任命为宫廷乐师,每月为宫廷创作新曲,因而作大量康塔塔。1717年秋,巴赫赴德累斯顿与法国
哈普西科德演奏家L.马尔尚进行演奏比赛。临赛前马尔尚不辞而别,巴赫不赛而胜。魏玛公爵与其侄发生争执,巴赫倾向后者,致使公爵恼怒。巴赫要求离职不准,竟被公爵无理监禁4周,罪名是“由于其倔强,强行要求辞职”。巴赫在被监禁期间写下《管风琴小曲集》。
克滕时期(1717~1723)1717年8月巴赫任克滕宫廷乐长后的6、7年间,是巴赫一生中处境较为顺利的年代也是创作上(尤其在世俗性器乐创作上)丰收的年代。克滕公爵热爱音乐,对巴赫非常器重,常在一起奏乐,一起旅行。他以国库收入约1/30的经费作为其宫廷乐队的开支。此期间巴赫写下许多最重要的代表作:《
平均律钢琴曲集》上卷(1722)、《勃兰登堡协奏曲》(1721~1723)、小提琴独奏奏鸣曲(约1720)、大提琴独奏奏鸣曲(约1720)、《创意曲》(1723)等。1720年7月他的妻子去世,1721年与安娜·玛格达勒娜结婚。1720年11月旅行
汉堡时,在赖因肯面前演奏管风琴,他以各种方式即兴演奏众赞歌变奏《在巴比伦河边》达半小时以上,博得赖因肯的赞叹。
莱比锡时期(1723~1750)1724年,巴赫以其《约翰受难曲》作为接受考核的作品,去争取莱比锡托马斯教堂乐长这个颇具声望的职位。莱比锡市议会和教堂认为该作品过于“戏剧化”,但由于找不到更合适的人只得录用巴赫。同时他还在尼可拉教堂供职,并兼事托马斯教堂附属学校的教学和演出工作。巴赫在莱比锡度过了他的后半生,写下了265部宗教康塔塔、6部经文歌、5部弥撒曲、4部受难曲、2部清唱剧等宗教性乐曲,又创作了《平均律钢琴曲集》下卷(1744)、《意大利协奏曲》(1735)、《戈尔德贝格变奏曲》(约1736)等世俗性乐曲。在莱比锡,他常与莱比锡市议会、教堂的主持人、教堂附属学校的校长等发生冲突,也曾因反对教规、校规以及创作不符合教堂要求等,而屡遭谴责。巴赫并不屈从,曾上书议会和法庭进行自辨,致使市议会成员认为巴赫已属“不可改正”,1730年决议予以减薪处分。1737年,他向德累斯顿的萨克森选侯奉献作品,请求赐予“德累斯顿
宫廷作曲家”的头衔,获得批准。“
宫廷作曲家”的头衔,有助于改善巴赫的处境。1747年,巴赫访问波茨坦,为普鲁士皇帝腓特烈演奏。返回莱比锡后,他又根据普皇的一个主题写作了一部乐曲《音乐的奉献》(1748)献给普皇。最后,巴赫还写作了一卷《赋格的艺术》(未完成)。由于他的体力日衰和双目失明而就此搁笔,1750年7月28日逝世于莱比锡。
巴赫与宗教音乐 巴赫生括在18世纪上半叶封建落后、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终生在教堂和宫廷中供职,从未离开过
德国。时代和环境的局限使他和当时
德国大多数人士一样,在思想、创作上打下深深的宗教烙印,但是这些并未妨碍B赫作出伟大的创造。
巴赫作为一位市民乐师,深到地反映了18世纪上半叶
德国市民阶级中先进分子的精神面貌以及广大德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和愿望。人文主义精神和
德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包括理性主义哲学),给予他深到的影响。巴赫对当时的早期启蒙哲学和数学有所接融,曾读过G W.莱布尼兹的《论智慧》。1747年加入L.C.米茨勒尔·冯·科洛夫创办的“音乐科学协会”。巴赫音乐思维的高度逻辑性,结构的严密性,都和当时崇尚理性和数学的理性主义有所联系。他对音乐科学的创造——
十二平均律积极支持,并通过创作《平均律钢琴曲集》加以应用和推广,它不仅扩大了调域的应用、转调的自自以及丰富了音乐语言和写作手法,并且对于以音乐的科学理论取代音乐理论的神秘主义,也有重大贡献。这种对理性、知识科学的追求,正是对当时
德国社会的愚昧、迷信和偏见的有力否定。巴赫的音乐富于哲理性,具有沉思冥想的性质和内在的思想情感。巴赫的音乐有其鲜明的个性,不论是悲剧性、戏剧性或各种生括风俗性的描绘还是丰富的内心刻划,都达到了深切动人的境地。他作品中的不少悲剧性的乐章,深刻反映了当时德意志人民(尤其是市民阶级)的苦难、挣扎、期望,体现出纯朴、坚强的性格以及对光明幸福的追求。尽管与此同时常有宗教思想情绪的流露,或向宗教寻求精神解脱的倾向,但始终与消极悲观、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绝缘。坚实、宏大是巴赫音乐的基本性质。巴赫的音乐常在充满压抑的气氛中,呈现出一种坚持不懈的倔强,哪怕充满深切的悲痛,也包含有沉着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哪怕笼罩着一片深沉的黑暗,也不断酝酿着力量,彷佛要突破桎梏、冲破黑暗,以致最后导向戏剧性的高潮和光辉的结束。在巴赫作的一些声乐曲中,还有歌唱爱情、婚姻(《婚礼康塔塔》、《婚礼合唱曲》等)、吸烟(《烟草康塔塔》)、喝咖啡(《咖啡康塔塔》)等的生括内容。在许多器乐曲(包括各种舞曲)中,也体现了各种生动、活跃、轻松、甚至诙谐的形象。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
德国市民的生活,流露出对人世生活的热爱和广泛的乐趣。巴赫的音乐中更贯穿着一种充沛的生命力,常常具有江河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他的一些代表作,如管风琴曲《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1708~1717)、钢琴曲《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1720~1723)、《意大利协奏曲》(1735)小提琴独奏奏鸣曲《d小调恰空》(约1720)等,都具有宏大的气魄和奔放不羁的性格,这正是新兴的市民阶级在先进思想的推动下,力图挣脱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表现。巴赫经常忘乎所以地把教堂当成管风琴音乐会场,无拘无束地发挥其管风琴即兴演奏的才华,常把宗教礼拜时用的《众赞前奏曲》,通过各种变奏加花(如《亲爱的耶稣,我们在这里》)和无比丰富而活跃的伴奏(如《欢乐吧,教徒们》),以及繁多的变音和富于色彩的和声(如《在巴比伦河边》),把原来众赞歌曲调几乎掩盖了,使一般墨守教规和乐规的人“惊惶失措”。巴赫也常将他早已写成的世俗乐段或曲调,直接引用到宗教作品中去,从而使宗教音乐中也渗透着世俗的因素。
三B代表作
巴赫---:《马太受难乐》,《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d小调托卡塔和赋格》(管风琴),《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贝多芬--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序曲《费德里奥》,《哀格蒙特》,《柯利奥兰》。钢琴奏鸣曲三十二首(以第八《悲怆》,第十四《月光》,第二十三《热情》等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五部,
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弦乐四重奏十六部和《庄严弥撒》等。
勃拉姆斯的主要作品有:四部交响曲,两部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以及重奏曲,奏鸣曲,变奏曲,歌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