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乡村位于福建省
泉州南安市
石井镇政府西北3.1公里处。以驻地为名。1958年公社化时,以境内张氏三啊自然村组合一队,故名三乡。
三乡村村委会设章文。有章文、蔡营、前埔、后宅、大奎、梧坑等6个自然村。聚落分布在杨子山东麓丘陵谷地上,呈块状分布。有5个村民小组755户2617人。耕地1680亩,山地3450亩。主种甘薯、花生、大豆。山林有松木、相思树等。有水库、水利中心站、小学和卫生所等。三乡村民以前经济发展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改革开放至2008年,全村发展了石材加工业130多家,年
工农业总产值3亿多元,年创税近3千多万元。三乡村还是石井镇革命老区村之一。
由于三乡村地处偏僻山村,交通甚为闭塞,村部通石井镇区的道路为解放初期修建,年久失修,且路面窄,仅有3米多宽,人和车辆通行困难,成为制约三乡村经济建设和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瓶颈。针对这一情况,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发动社会各界踊跃捐款,筹集资金近100多万元,铺设连接院小公路的水泥路,扩宽通往镇区的道路,解决了三乡村出行难的问题,成为开发石井镇西北部工业区的重要通道。
三乡村里有许多文物景观,其中有岭亭寺、吴氏宗祠、张氏家庙、杨氏祖厝、吕氏祖厝等。岭亭寺始建于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经历代修葺,形成一定规模,但民国十六年(1927年)寺内发生火灾,寺庙损毁,原存经文寺史全被烧毁。后重修为二进木构殿宇,殿后有花园,西厢廊有二层楼阁,风景优雅。寺中原奉观音菩萨,历代又先后增奉释迦牟尼、十八罗汉、大地公、夫人妈等。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日,寺主面佛问卜,预卜当年雨量、人丁安危及五谷收成情况。1977年,村民集资重建,寺宇依照原状,将木构建筑改为石构建筑、重塑诸神金身,历时三年完工。再次集资重建后殿,古寺重光,再现新姿。吴氏宗祠是吴氏祖先衍居此地所建宗词,后由吴氏后人集资重建,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雕梁画栋,宏伟壮观。张氏家庙始建于宋朝中叶,因遭海寇侵扰,曾一度荒废失修。明万历年间,张氏拯拱公立军功,帝赐军门一品顶戴,官至大中丞,任江西巡抚,荣归谒祖,率宗亲重修祠宇,高叁丈陆尺壹寸三,堂中竖有三十二支立柱,构造堂皇壮观。1994年张氏后裔又投资58万元再次重建。杨氏祖厝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吕氏祖厝吕氏一族所建,吕氏出自姜姓,以国为氏,其始祖为吕侯即吕尚,又称姜子牙,相传上古部族首领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为姓,称姜姓,后来姜姓发展出四支胞族即“四岳”,吕部族就是其中一支,该部族的首领在夏时被封为吕侯,建姜姓诸侯国吕国(在今河南南阳)。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史称吕姓正宗。古时,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吕国,史称东吕,实为南阳吕国分出的一支,春秋时,东吕为宗所灭,其后裔也以国为氏,称吕氏。
村中建有三乡学校,建于大奎自然村,1992年大奎吕氏宗亲,香港南益集团董事长吕振万先生慷慨解囊捐资20多万元,独建一座吕振万教育楼。小学吕振万楼和教学楼二座,可容纳学生300多人,截止2008年,教育质量居全镇前列,教育配套设施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