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平英团遗址(Sanyuanli Pingyingtuan Site),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北郊三元里村北面的三元古庙。此遗址是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誓师的地方。三元古庙建于清康熙年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英法侵略军焚毁。现址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三元里村民众集资重建的,后人称为平英团旧址。
历史沿革
三元古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为村民供奉北帝的道教神庙。平英团旧址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英法侵略军焚毁。现址为咸丰十年(1860)三元里村民集资重建,后人称为“三元里平英团遗址”。
建筑特点
三元古庙为二进四合院布局。古庙坐西朝东,正殿面阔三间,宽11.38米,前后两进,深20.88米,中隔一天井,砖木结构,硬山顶,青砖石脚,正脊饰琉璃鳌鱼宝珠,四壁上绘有“伏生传经”等壁画和图案。殿内正中供奉披发跣足,手执宝剑的真武大帝像,神龛两侧陈设钟鼓。古庙前廊及内部四壁都绘有壁画及图案花纹,具有浓厚的广州清代祠庙建筑特色。
三元古庙附属建筑由山门、香亭、正殿、西廊和偏殿组成。山门为硬山顶,面阔三间,石门额上阴刻楷书:“三元古庙”,条石铺地,墙下部砌石,上筑青砖,屋脊饰以琉璃鳌鱼宝珠。香亭单檐歇山顶,屋檐与山门正殿相勾连,形成一个整体。
文物遗存
三元里平英团遗址存有三星旗、缴获的英军军服、大刀长矛、伍紫垣印章等文物与资料;存有重修三元古庙碑志一块,这块碑志刻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是三元古庙较早的文字记载,这块碑志紧贴在侧墙的青砖面上,与三元古庙侧墙原来的四块碑志并排。
文物价值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三元里平英团遗址承载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体现着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革命精神,对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革命文物价值。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三元里平英团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7月5日,三元里平英团遗址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广东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历史文化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5月,英军占领广州城北各炮台,并以四方炮台为司令部,四出骚扰。29日上午,一股英军闯到三元里抢劫并调戏妇女,村民群起反抗,英军狼狈窜逃。事后,三元里民众在三元古庙前誓师,并以庙内的三星神旗为指挥旗。三元里附近一百零三乡民众及部分丝织工人、打石工人、水勇等七八千人在牛栏岗设伏,诱出英军至伏击点,旋即鸣锣出击。时逢大雨,英军的火枪失去作用,四散而逃。这次斗争毙伤敌人二百余人,少校毕霞亦被击毙。5月31日,四乡民众又团团包围四方炮台。6月1日,英军在广州知府余保莼庇护下仓皇撤离广州。
旅游信息
三元里平英团遗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园中路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