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士道
佛教对人的分类
西藏密宗以阿底峡所着的《菩提道灯论》为基础,把学佛的次第分为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及上士道。又称三士教、三士夫道、三丈夫道论。‘三士道’的理论是,一个人若想学佛,必须先访求名师,依照师长的指导修习,以免误入歧途;具备这项条件以后,才能从‘下士道’依次做起。
类型
下士道
具有人天乘属性,厌三恶趣苦而深信因果,皈依三宝,行五戒、十善,只求解脱个人一时的苦难,以人天乘的利乐为目的。
中士道
具有声闻、缘觉属性,但求个人的生死解脱,而思惟四谛、十二因缘之理。
上士道
具有大乘属性,于此又可分为两种,即显教修法和密教修法。
显教:依发菩提心,修四摄法、四无量心、六度万行,渐进佛地。
在修学上士道之前,必须以下士道、中士道为基础。因为从下士道能得人身,才能进而思惟生死轮回过患,进而欲求脱离生死之心;由此进修中士道,观四谛、十二因缘法;中士道完成,更进一步思及一切众生仍沉迷苦海,由此发起无上菩提心,誓 度一切众生而成就佛果,此即上士道。因此,三士道等于一个大乘行者的修行阶段、过程,不可忽略任何一士道。
此三士道说原为阿底峡所倡导,而由格鲁派创教者宗喀巴所承袭,但此二人所说略有不同。前者认为三士道系应上中下之根机所说;后者则视之为一士夫于修行上必经之次第。
西藏的格鲁派认为三士道有四个特色︰(1)可藉此解除佛教教理中所出现的矛盾,(2)可藉此全面信顺佛典中的教法,(3)易于了解佛陀教法的正意,(4)可避免毁谤正法的罪过。
主要问题
下士道改变世俗的短浅眼光,放眼后世;
中士道改变留恋苦世的思想,追求出离轮回;
上士道破除自私自利的贪心,树立利乐众生的思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04 13:54
目录
概述
类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