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就
词语
三就,读音为sān jiù,汉语词语,意思是三成,三套,出处为《仪礼·既夕礼》。
解释
出处
仪礼·既夕礼》:“荐马,缨三就,入门,北面,交辔。” 郑玄 注:“缨,今马鞅也;就,成也。诸侯之臣饰以三色而三成。”《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缫皆三采三就。”
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夫子之门人盖三就焉。” 俞樾 《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三就者,三帀也……夫子之门人三就,言其多也。”
尚书·舜典》:“五刑有服,五服三就。” 孔 传:“行刑当就三处:大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 孔颖达 疏:“行刑当就三处,惟谓大辟罪耳……惟死罪当分就处所,其墨、劓、剕、宫无常处可就也。”《史记·五帝本纪》:“,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
参考资料
三就.汉典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1 22:05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