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镇西约1.5公里。寺占地面积10656平方米,坐北向南,依次有门楼、大雄宝殿、万寿宫。门楼面阔4.3米,进深9.8米。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木构,重檐歇山顶。万寿宫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双坡顶。1986年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沿革
建寺目的
三峰寺是寿宁县创建最早的寺院,始建于后梁开平三年至后唐清泰二年间(公元909-935年),宋淳化元年(990年),宋朝礼部尚书陈洪轸为报佛救命之恩捐地扩建,是祠寺合一的寺院。
寺名由来
宁德市三峰寺四面环山,寺后如荷花倒置,寺前有三个小山峦,故名。
修缮历史
建寺初期
三峰寺鼎盛时住僧上百人,千年来几经毁建,但香火从未间断。
梁开平三年(909)至后唐清泰二年(935)间建寺;
明永乐元年(1403)重修;
景泰年间(1450—1456)增建法堂、两廊、钟鼓楼;
明正德年间(1506~1522),出过首座“僧玉明”,设过佛教活动中心“
僧会司”,许多僧众来这里诵经礼佛,为此佛事活动位居闽浙边界之冠。
嘉靖二十三年(1544)增建疏林小径亭、门楼,初名“东华禅寺,后奉敕改为“三峰大梵宾林禅寺”,明代更名“宝林禅寺”;
改革兴盛
建国后,三峰寺连遭三次火焚。三峰寺原有的寺院既无法满足信众正常宗教生活需要,也与寿宁县重点寺院的地位不相称。寺院僧众发心按药师佛道场的职能扩建寺院,把三峰寺建成一座践行
药师佛十二大愿、在全国佛教界有影响力的丛林。
1958年该寺经省批准为对外开放寺庙;
1982年重建大雄宝殿;
1983年在省、地、县党政部门及各界人士的大力资助下,仿照原寺格式,重建了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之后,相继新建了斋堂、藏经楼、僧寮等。
1986年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抗日战争时期,福州鼓山涌泉寺老僧明洁法师(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毕业,学士),在此寺任住持,并担任寿宁县佛教分会第二届理事长。
1985 年改建三峰寺大雄宝殿时出土有一高52厘米、宽27厘米、长32厘米的石香炉,炉身正面刻“三峰寺”3字,背面刻有龙的浮雕图案,炉耳刻“大宋开宝乙亥年孟秋月僧献”。
1999年,县政府拟十年规划,组织民间投资,在三峰寺周边建造公园,占地面积40.4公顷。
2000年,公路已修通直达寺门,并修建了望成亭、长寿亭以及弥勒菩萨塑像等。
2006年5月1日启建“祈祷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延寿安宁”药师法会七永日,在全国率先建立专门弘扬药师法门的专业道场。檀越施主慷慨解囊捐资。寺院根据立地条件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整个建筑仿唐风格,集寺院园林于一体,既能满足僧侣修行、佛教信众活动,又能满足各界人士休闲游览的需要。
2006年5月2日三峰禅寺药师殿举行奠基典礼。
截至2015年12月,药师殿、僧舍、静养院、关房已完工,钟鼓楼、天王殿、山门、
佛教文化广场等还在修建中。
寺院总占地10000多平方米,总投资约3000万元,以三峰寺为中心,建设了三峰公园。三峰公园的建成,为三峰寺增添了新的景点,它将成为寿宁县城关人民休闲、游览的好去处。
古语简介
清知县饶崇秩曾撰有《重修三峰寺序》一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三峰寺各方面的情况。文曰:“三峰寺,鳌阳一邑之胜也。去城三里许,宽衍壮丽,雄伟不凡。莲峰环列,翠峦毕拱,乔柯拂云,疏林映日。洵骚人之旷观,迁客所清赏也。余每公暇,时一登眺,饮酒赋诗,尘土肠胃,浣濯殆尽。始信天地孕结,人物效灵,不择地而有矣。兵火连年,修葺无主。殿宇、堂室、两庑、廊舍废颓将尽,余心恻焉。迨夫官署民舍,城堡市廛,经营修理,次第粗举,谋诸同事议重新之。虽非要事,理亦当然。顾值此人民甫定,物力艰难,举此大工,伊谁之力耶?总戎高公,保障维城,慷慨任事。严步伍,固金汤,弭萧墙,完桑土,车徒不惊,萑苻顿息,戎政一新。外翰魏公、邵公,凤托鸾栖,师范兹地。文章山斗,化雨春风。各储栋梁之用。凡所藉以奠安岩邑,表率士民者,亦綦备矣。予剔历光山坚刚夙许,补兹山城,身经行间,轸念如保嘘枯起朽,肃清荡涤。又幸徼诸朋僚,左提右挈,敢不勉自淬励,思洗濯旧物,发皇新颖,以无负此山灵哉!三峰之新,亦烟霞啸咏之一助,而今而后,君子至斯,游目骋怀,庶几无憾矣。因书之以告同志者。”
环境布局
地理位置
三峰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
寿宁县鳌阳镇西约1.5公里。据《寿宁待志》载“三峰寺在县西三时附近,规模尤壮,故宋少宗伯
陈洪轸于淳化元年(990)捐产所建”。
寺内布局
全寺占地16亩(10656平方米),主建筑有大雄宝殿、大王殿、万寿宫、法堂,念佛堂、钟楼、鼓楼、藏经楼、方丈室等大小殿堂楼阁13座,面积3510平方米。寺后有宗伯家庙。山门外有163米长、9米宽的青油石路,俗称“金街”。路中设金街亭、更衣亭、三门亭。寺内有一眼泉水,清洌味甘,长年不涸。
文物遗存
寺内自今保存有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铸造的纯铜
观音座像,宋代青石香炉,宋代壁画“五爪黄龙”和“
双龙抢珠”、以及万历戊申年(1608)知寿宁县事卢陵张文龙草书《三峰寺秋日》诗四首等古迹文物。原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该寺亲笔题书“万德庄严”墨宝。
1985年改建三峰寺大雄宝殿时出土有一高52厘米、宽27厘米、长32厘米的石香炉,炉身正面刻“三峰寺”3字,背面刻有龙的浮雕图案,炉耳刻“大宋开宝乙亥年孟秋月僧献”。
文物价值
1986年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峰寺历来是僧徒信众顶礼膜拜之所,也是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之地。 古人曾游景于此,触景生情赋诗一首:“出郭寻僧踏乱山,翠微深处白云间。开楼平楫三峰好,借榻初偷半日闲。随喜道场花雨静,咏怀古迹藓痕斑。田畴四望身栽遍,矫首南薰一破颜。”
古语云“洵骚人之旷观,迁客所清赏也。余每公暇,时一登眺,饮酒赋诗,尘土肠胃,浣濯殆尽。”
三峰寺融古今于一炉,集人文自然于一体,是一个可观赏、可游览、可访古、可瞻仰、可朝圣的综合旅游休憩之地。
文物保护
1983年在省、地、县党政部门及各界人士的大力资助下,仿照原寺格式,重建了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之后,相继新建了斋堂、藏经楼、僧寮等。
1999年,县政府拟十年规划,组织民间投资,在三峰寺周边建造公园,占地面积40.4公顷。目前,公路已修通直达寺门,并修建了望成亭、长寿亭以及弥勒菩萨塑像等。
寺院结构
整个寺院建筑布局极为精巧。登山步道是由东而来的,穿过寺庙的牌坊约莫再行二百米的距离就来到了寺的山门。寺的建筑却在这转折了九十度,由东折向了往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有门楼、大雄宝殿、万寿宫。寺后右边有宗伯家庙。门楼面阔七间43米,进深9.8米。中间为天王殿,两边为膳堂、客堂等,木构,悬山顶。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木构,重檐歇山顶。万寿宫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木构,双坡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