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术语。①对疾病初、中、末三个阶段的处理方法。②指汗、吐、下三种治法。
解读
1、出自于王好古《三法五治论》。根据疾病初、中、末三期正邪交争关系,而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2、指汗、吐、下三种治法。金·张子和对三法有丰富的经验,后人称为攻下派。其《儒门事亲》认为汗、吐、下三法可以包括其他治法,用嗅鼻药引嚏,用点眼药催泪,凡是作用向上的都属于吐法;灸、蒸、熏、洗涤、熨、烙、针刺、砭刺、按摩,凡具解表功能的都属于汗法;催生、下乳汁、攻伐症积,逐水、通行经络、降气、凡作用向下的都属于下法。张子和这种说法,仅是一家之言,实际上,汗、吐、下三法不能包括八法中的其他五法。三法中,汗、下两法实用意义较大。
应用领域
(一)、疾病初、中、末三个阶段不同治法
1、疾病初期感邪方浅,正气未伤,以攻邪为主,用药宜峻猛。
2、疾病中期邪正交争,养正祛邪兼顾,用药宜缓疾得中。
3、疾病末期邪虽未尽,但正气已虚,应宜养正为主,使正胜邪却。
(二)、汗、吐、下三法
1、汗法:指用具有发汗作用的药物或者其它物理上的处理,使患者出汗或汗出正常,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汗法有退热、消肿、透疹、祛风湿等作用。主要适应于热病初期,邪在肌表,以发热无汗为特点者;全身疼痛或关节疼痛者;全身浮肿,腰以上为甚者;痘疹初期,或应透不透时。
2、吐法:使用催吐药或其他能引起呕吐的物理刺激(如羽毛探吐、指压舌根引吐),通过呕吐使停痰宿食或毒物随吐排出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某些适应本法的急证,如痰涎阻塞咽喉,妨碍呼吸;或食物停滞胃脘,胀满疼痛;或误食毒物时间不久,尚留胃中。
3、下法:是指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积聚的治疗方法。下法适用于胃肠实热积滞,燥屎内结,以及体内蓄水、冷积、瘀血内蓄等邪实之证,而正气未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