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洲田村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盐田街道下辖村
三洲田村,位于盐田街道东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1千米。地处深圳梧桐山脉盐田坳至梅沙尖中段山间盆地,四周层峦叠嶂,山势险峻,山多林密。相邻自然村有黄必围。始建于明隆庆年间。1958年因建水库需要,该村搬迁至山下。
建制沿革
明清时期,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东和乡;1958年,属南天门公社盐田大队;1979年,属深圳市罗湖区盐田公社;1983年,属沙头角管理区盐田街道;1990年,属罗湖区盐田街道;1998年,属盐田区盐田街道沿港社区。
民系方言
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人口民族
村民主要为廖姓,另有赖、林、钟、阮、陈等姓。据《廖氏族谱》记载,三洲田廖姓开基祖廖信,是廖花传下的十七代后裔,原籍福建汀州上杭,明隆庆年间徙居惠州府归善县三洲田,至今繁衍了十五代。
2015年末,户籍人口700人,其中男性400人,女性300人;80岁以上15人,最年长者98岁(男):实际在村人口30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2600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约40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约150人,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
历史文化
三洲田旧村因修建水库,原建于清末民初的客家风格的老屋被淹没,现无存。
2005年,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在的三洲田发现22座清朝古墓、11座窑址和2处东周遗址。
村内现存《廖氏族谱》,1934年由宋世平纂修,记载廖姓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
村中有传统的舞龙、舞狮、祭祖等民俗活动。
村中流传“青花瓷”的传说。过去有位烧窑师傅在村里经营两座瓦窑。由于瓦窑烧制品质量过硬,品质很好,生意红火。一天,烧窑师傅把瓷胚放进瓦窑烧制,无意中却烧出了青花瓷。他感到疑惑,又进行第二次烧制,却没有再烧出青花瓷来。然而,烧窑师傅的瓦窑烧出青花瓷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乾隆皇帝获知,便颁下圣旨,要一验究竟。烧窑师傅犯难了,青花瓷到底还能不能再烧制出来?若不成,皇上怪罪下来,是要砍头的!烧窑师傅权衡利弊,感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便连夜把做好的毛胚全部废掉,埋于地下,自己也逃跑了。
经济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等,养殖淡水鱼。改革开放后,村集体开始发展工业,且与农业并存,种植茶树、柑桔,烧制木炭。三洲田茶园坐落在茶溪谷景区。景区内竹林茂密,溪水潺潺,清新的空气中蕴含着大量负离子,茶园所产绿茶为深圳名产,远销海内外。1992年,村里成立深圳市三洲田股份公司,2015年物业出租收入3467万元,村民人均分红5.28万元。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房屋出租、金融投资、集体经济分红等。
交通运输
惠深沿海高速S30线、北山道经过该村。陆海两路经坪山和沙头角可通香港、深圳、广州、汕头、厦门。
社会事业
1968年通电、通自来水,1990年通电话,1996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9年通互联网。
该村有1所小学和1所幼儿园。2015年,盐港小学在校学生1353人,教职工53人;华大基因幼儿园,在园幼儿91人,教职工20人。沿港公园、社区图书室、健身路径为村民提供健身、娱乐和学习场所。
地方特产
传统节庆食品有茶果、年糕、粽子、油饼等。
地方事件
三洲田是“庚子首义”发生地。庚子首义发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10月6日一11月7日,历时32天。农历八月十三(10月6日),孙中山派郑士良、黄福等在三洲田集合三合会党80余人起义,猛袭新安沙湾,击溃清军,乘胜向惠州方向推进,剑指福建厦门,队伍发展到2万余人。后在外无援军、内乏弹药的情况下,被迫解散起义队伍。郑士良等退往香港。此次起义虽然失败,但史无前例地打响了20世纪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第一枪,为辛亥革命的成功提供了经验。这一年是庚子年,因此被称为“庚子起义”“庚子首义”。
三洲田村落遗址,也称庚子首义旧址,1958年因水库建设而被淹没于水下。1999年春天水库干涸,三洲田村落遗址露出水面。经文物工作者初步勘测,露出水面的部分遗址面积约15000平方米,主要建筑遗迹有民宅(墙体为三合土夯筑)、禾坪、道路和学校,散落于遗址中的石制建筑构件有门框、门楣、门墩、石柱、柱础等,发现的加工工具有石白、石磨盘等,以及一些生活用品瓷器碎片。庚子首义的旧址现有两处,另一处位于龙岗区坪山镇马峦村的罗氏大屋,是后期司令部所在地和东路起义军出发地。庚子首义旧址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05年8月10日,三洲田村落遗址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打鼓岭石墙位于三洲田村打鼓岭东半坡,周围环境以森林为主,居住人员稀少。打鼓岭石墙北面约600米处为横坪公路,东北面550米处为大水坑路。石墙建于清朝,石砌结构,长200余米,高1米。庚子首义时,留守在三洲田的左路起义军,由于受到驻扎在新安县的水师提督何长清重兵夹击,退守打鼓岭,经过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被击败。现存的打鼓岭石墙曾为留守起义军所用。整体形制和建筑规模保存情况一般,石墙蜿蜒200余米,未经人为破坏,主要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天旱、台风、暴雨和寒潮等,年久失修而有所毁损。2005年8月10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庚子首义中山纪念学校,始建于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派副官到三洲田抚恤牺牲的义军家属。重建三洲田村时,另拨款给三洲田兴建校舍,以作纪念。1925年孙中山之子孙科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庚子革命首义中山纪念学校”。1958年,因三洲田水库的修建,该校迁至三洲田旧村后面,改名为三洲田小学。1982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在三洲田村后面重建了庚子革命首义中山纪念学校。
2003年,三洲田片区被规划为东部华侨城大型综合旅游项目用地,盐田区委、区政府把三洲田山脚下原东港小学改建并更名为庚子首义中山纪念学校,校内设有庚子首义中山纪念学校校史陈列馆。2005年是孙中山逝世80周年,为纪念这位世纪伟人和他领导的三洲田起义,于当年5月25日举行庚子首义中山纪念学校挂牌仪式。
孙中山庚子首义雕塑园由盐田区政府投资,在2001年奠基,2002年开始筹建,2010年竣工。园内共有18件雕塑作品,较全面地再现了庚子首义历史事件的主要过程,现已成为凭吊先烈之所。
三洲田伏击战。1943年9月,国民党独九旅的一个加强营和号称东江马的王竹青部队,向驻扎在盐田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发动进攻,一路由龙岗、横岗向大小坳进攻,直扑盐田;另一路由坪山向北岭村、三洲田、小三洲方向迁回进攻,形成钳形攻势,企图包围、消灭东纵司令部和惠阳大队部。战斗持续了四个小时,东江纵队毙伤敌人78人,俘虏几十人,缴获法式、粤式机枪各一挺,步枪几十支,子弹、手榴弹数箱。
1959年,三洲田水库开始建设,水库设计总库容量808万立方米。
数百年来,该村历经几次大规模迁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又经历了三次举村搬迁。1958年修建三洲田水库,三洲田村搬到打鼓岭山脚下北边临时搭建的木屋,后又迁至南边修好的房子。第三次搬迁是在2004年,深圳华侨城集团建设东部华侨城旅游区,村落搬迁至盐田北山道,村民住进统建楼。
1960年5月,正在建设中的三洲田水库遭受特大暴雨、山洪侵袭,堤坝被冲垮,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灾害发生后,各级领导采取措施,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投入抗洪救灾工作。
著名人物
廖毓坤,在孙中山确认三洲田是联络和发动起义的理想之地后,廖毓坤联合义士骨干,集结“三合会”“绿林会”为中坚力量,招募兵员,筹集枪支,投身三洲田庚子起义。
廖庆发,清光绪二十六年,孙中山在香港与廖毓坤、廖庆发、郑士良一起共议三洲田起义大事。
地方规划
2014年,该村在盐田北山兴建三洲田畔山庭苑,村民搬进新建小区,旧村改造正在进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02 10:47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民系方言
人口民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