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
珠海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日军慰安所始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7日,侵华日军6000多人在三灶岛莲塘湾登陆,将现在三灶镇海澄村上表村民小组上表路五巷12号辟为慰安所,每隔几个月占领香港的日军把十几个从朝鲜、台湾及东南亚等日本占领区掳掠过来的慰安妇随军备物资一起,用船运到三灶岛;同年2月16日,日军在三灶岛莲塘湾登陆,随即修建秘密军用机场,将该岛作为侵略华南的军事基地;同年4月11日凌晨1时,时任社训队(即抗日自卫队)副队长的吴发率领34人,乘坐8艘小船潜入三灶岛鱼堂乡定家湾村袭击驻盘古庙敌营。凌晨3时抵达海岸,潜入敌军警戒线内,斩杀了11名日军;同年4月12日(农历三月十二日),日军血洗鱼弄村,386人惨遭杀害;同年4月13日(农历三月十三),日军对岛上三十六个村庄实行“三光政策”;同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十四日),日军在草堂沙岗、莲塘沙栏、春园祠堂、石湾关帝庙、鱼林先锋坑、青湾等地屠杀无辜村民。三灶岛沦陷期间,日军杀害三灶岛同胞2891人、饿死3500余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飞机场初期建成,弹药库建成。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和民国三十年(1941年),侵华日军先后分两批向三灶岛派出了华南地区唯一的移民团。这些移民全部来自日本最南端的冲绳县 。到了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他们在三灶岛上已经形成了有90多户、400人左右的“冲绳村”。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三灶日本文字摩崖雕刻。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军临撤时将机场炸毁。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和1949年,由海外华侨捐资分别在三灶岛中心村上茅田、鱼弄、鱼林先锋坑分别建设了“万人坟”“千人坟”和“百人坟”。
1969年,万人坟重修。
1979年,“万人坟”从三灶镇的茅田村东迁至竹沥山坡,重修了坟墓、纪念碑和牌坊。
1982年,千人坟又修建凉亭两座。
1990年,珠海市开发西部地区,成立“珠海飞机场筹建指挥部”,利用废机场改建新型机场。
1992年,弹药库因珠海机场建设取土外露。
2005年,珠海建三灶岛侵华日军暴行及罪证陈列馆。
2009年3月25日,三灶观音山发现日军侵华碉堡。4月5日,金湾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在三灶镇周边地区进行文物普查,在居民区发现了侵华日军慰安所旧址。
遗迹特点
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含万人坟、千人坟、日军慰问所、日军“慰灵”石刻、碉堡、机场遗址等。
万人坟主要包括牌坊、祭台、纪念碑和墓冢等,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千人坟建有墓、纪念碑、栏杆、祭台、2座凉亭,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
日军慰安所坐南向北。面阔两间11.4米,两进夹一天井15.9米,建筑面积约181平方米,早年是乡间文化活动场址。按照日军指挥部规定,每周一、三、五,慰安所对陆军开放,二、四、六对海、空军开放,周日则对军官开放。
弹药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原建筑为全隐蔽。
兴亚第一国民学校遗址为侵华日军占领三灶岛后专为日本移民团孩子上学而开办的学校,学生父辈多数来自日本的朝鲜、冲绳、琉球等地。
兴亚第二国民学校遗址为侵华日军为三灶村适龄儿童接受日本奴化教育而开设的小学。接受奴化教育的小孩每周必须到日本人的神社里参拜。
文物遗存
万人坟遗址牌坊为混凝土结构,对联为阳文行书:“日伪凶狂备洒人间千古恨,中华抗暴气贯河山万古存”,横批为“悲恨长天”,纪念碑为砖石混凝土结构,高6米,阳文行书“三灶岛‘三一三’死难同胞纪念碑”,在碑座嵌着一块高60厘米、宽75厘米的大理石碑记,记录日本帝国主义在三灶惨绝人寰的行径。
千人坟遗址纪念碑为砖石混凝土结构,高约5米,阳文楷书,下面写着“三灶抗敌殉难人民之墓”,两侧写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落款“民国三十八年季夏”,墓前4根墓表,分别铭文“精神不死”“浩气长存”“舍生取义永垂不朽”“鞠躬尽瘁视死如归”,在纪念碑下方嵌着一块端石碑记,记录当年侵华日军残害鱼弄村村民的暴行和奋勇抗日、保卫家乡的英勇事迹,碑文由当年鱼弄乡乡长廖玉池撰写。
三灶日本文字摩崖年代为抗战时期。摩崖刻在两块相叠的花岗岩石上,高约7米、横约6米,分4组。第一组:在顶部,大字草书,竖写阴刻“慰灵”二字,每字0.35乘0.35米。第二组:用日本文字纪录昭和十二年(1939年)、昭和十三年(1940年),44名日本人在三灶航空基地丧生。第三组和第四组:中楷,竖书姬野定男等44名日本人的名字。
日军慰安所存留大门石牌匾,阴刻“阅书报社”。
观音山侵华日军碉堡高约2.5米,外直径4米,内直径3米的圆柱形,钢筋水泥结构。
横栏山侵华日军碉堡占地面积约12平方米。不规则六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墙厚0.49米,长3.5米,宽3.48米;一面开门,另五面均设有内口0.3×0.15米、外口0.8× 0.58米的射击瞭望口,底部设有通风孔,由内向外呈斗型。
弹药库仍然保存着当年的结构。长23米、宽12.5米、高4.8米,墙厚约0.5米。上顶设有6个正方形的通风口,底部架空平台离地约0.4米。
兴亚第一国民学校遗址保存有学校石门柱1对,其中一根石柱子上刻有《兴亚第一国民小学》。字迹清晰可见。
兴亚第二国民学校遗址保存有学校石柱1条。
文化活动
截至2015年7月,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除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参观、瞻仰、考察外,还开展了征文、主题演讲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近五年来累计开展活动36项。
研究价值
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是日军侵华的重要罪证,其中日军慰安所在文物保护单位中鲜见,对研究历史,特别是研究华南地区日军侵华及华南人民抗日活动,以及对教育后人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特别是 “万人坟”(包括千人坟),一直得到三灶人民的妥善保护,每年当地群众、港澳同胞、海外侨胞都举办悼念死难同胞活动,寄托哀思,警示后人,毋忘历史,奋发图强,具有深远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三灶岛后,进行军事侵略、屠杀平民、肆虐百姓和实行奴化教育的铁证。在一个小岛保存如此集中的日本侵华遗迹,实属罕见。遗迹对警示后人、以史为鉴、珍惜和平,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机场遗址、碉堡群、和日军“慰灵”石刻是日本军事侵略的见证;日军慰安所是日军摧残亚洲妇女的罪证,为广东省所仅存;兴亚国民学校遗址是日本推行奴化教育的明证,万人坟及千人坟是日军屠杀百姓的铁证。在三灶岛,遗迹真实完整地记录了日本实行军事侵略、人性摧残、奴化教育的罪证,实为罕见。
万人坟作为日军侵华的重要罪证,记录着日军在三灶岛开展血腥屠杀的惨痛历史,是后人铭记历史教训,追思死难同胞的纪念地。
日军侵华碉堡与此前日本文字摩崖石刻相互印证,是当年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这是历史的见证,保存好这座文物遗存物,将它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的活教材。
三灶日军慰安所是为数不多保留下来的旧址之一,所在文物保护单位中更是鲜见,它记载了日本侵华的一段历史。对研究历史,以及教育后人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日本侵略三灶岛的重要罪证以警示后人。
保护措施
1983年,三灶岛“万人坟”遗址(包括“千人坟”遗址)被列入第三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8月26日,珠海市规划局批准三灶万人坟(包括“千人坟”遗址)保护范围所立界桩连线和建设控制地带所立界桩连线。
2011年4月29日,日军侵华慰安所、轿顶山日军侵华碉堡、定家湾日军侵华碉堡、神社遗址、兴亚第一国民学校遗址被列为金湾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开始,金湾区、三灶镇财政共投入近700万元,连同上级财政经费支持,对慰安所和“慰灵”石刻、万人坟、千人坟等进行了保护修缮,并开展周边环境配套工程建设。
2013年3月3日,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15年7月,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自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市区级已投入510万元用于“日军侵华慰安所”和“日本文字摩崖石刻”等遗迹的修复,中央财政拨款35万用于规划编制工作。
2015年8月24日,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2015年下半年,金湾区公布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委托相关单位对日本文字摩崖石刻、兴亚第一学校遗址、兴亚第二学校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工程测量,加强保护工作。
2016年12月,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被命名为广东省第七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8年3月,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被列入首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
旅游信息
万人坟遗址: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中心村圣堂二村民小组
千人坟遗址: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三灶社区鱼弄三居民小组西公仔山西北脚
侵华日军慰安所: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海澄村上表村民小组上表路五巷12号
三灶日本文字摩崖: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海澄村上表村民小组轿顶山脊
轿顶山侵华日军碉堡: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海澄村正表村轿顶山
横栏山侵华日军碉堡: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鱼月村定家湾村横栏山山顶
弹药库: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海澄村金海滩路与涌金路交界的涌口山下
兴亚第一国民学校遗址: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中心村中兴小学内
兴亚第二国民学校遗址: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海澄村莲塘村民小组海澄小学内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1 16:3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