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爵,汉语词语,拼音是sān jué,意思是三杯酒。出自《诗·小雅·宾之初筵》。
解释
爵,雀形酒杯。
出处
《诗·小雅·宾之初筵》:“三爵不识,矧敢多又”。郑玄笺:“三爵者,献也,酬也,酢也”
郑笺云:“酬,报也。饮酒之礼,主人献宾,宾酢主人,主人又饮而酌宾,谓之酬。”
《左传·宣公二年》:“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唐·李景伯 《回波乐》词:“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
清·朱彝尊 《任孝廉以家酿苦酒见贻赋诗志谢》:“三爵矧多又,醉枕南牕南。”
古人饮酒,倡导“温克”,即是说虽然多饮,也要能自持,要保证不失言、不失态。教人不做“三爵不识”,狂饮不止的人。 所谓“三爵不识”,指不懂以三爵为限的礼仪。《礼记·玉藻》提及三爵之礼云:“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就是说,正人君子饮酒,三爵而止,饮过三爵,就该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所谓三爵,指的是适量,量足为止,这也就是《论语·乡党》所说的“惟酒无量不及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