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爷
中国古代传统称呼
“三爷”指的是少爷、姑爷、舅爷,也就是儿子、女婿、妻兄弟。
来源出处
2016年5月3日,“五一”小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习近平的又一篇讲话全文公开发表——《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看文章标题就知道这篇讲话的分量。这是2016年1月12日在中央纪委全会上讲的,全文近1.5万字。
开篇,习近平就说:“1993年以来,我们党的总书记每年都在中央纪委全会上讲话,表明了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一口气读下来,信息量很大,需要留心思量的语句很多。这其中,引用的一句古语跳了出来——“莫用三爷,废职亡家”。
词语释义
“莫用三爷,废职亡家”是清代流传甚广的一句谚语。清代衙门的职员如幕友、长随等多为私人任用。他们的聘用,不需经政府的选拔考试,而是凭借与州县官的特殊私人关系,故“三爷”在衙门任职非常普遍。至亲关系容易使“三爷”有恃无恐、行为失范,他们往往倚仗着与官员的这种父子、翁婿、郎舅关系,狐假虎威,胡作非为。清代乾嘉年间的绍兴师爷汪辉祖,在州县做幕僚三四十年,后又当了几年州县官吏,亲历目见,深知委用“三爷”之害,故大声疾呼革除这一积弊。
中国史学会原会长李文海教授在一篇清代政治文明杂谈的文章中,曾对“莫用三爷,废职亡家”这句谚语做过解读。他说,这少爷、姑爷和舅爷“三爷”,“未必才无可用”,但居高位者,决不可将之倚为心腹,委以重任。原因很简单,这些人“内有嘘云掩月之方,外有投鼠忌器之虑。威之所行,权辄附焉;权之所附,威更炽焉”。一旦权力落入彼等之手,就不免狐假虎威,残民以逞,“通贿赂,变是非”,“弊难枚举”。(汪祖辉《学治臆说》)如果对亲属任意放纵,最终就不免落得个“废职亡家”的结局。
来自民间的这一官场谚语,实际是总结了一条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那就是大臣们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不仅要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而且要严格要求和管理好自己的至爱亲朋,不可让他们任意逞威弄权,尤其不可一味任用至亲,“一用子弟至亲,百弊丛生”。
内容解读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为此,他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风”,一直是总书记密切关注的问题,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2015年2月27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
说到好家风,福建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堪称表率。2015年1月12日,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我经常提到五六十年代福建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他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当地老百姓逢年过节是‘先祭谷公,后拜祖宗’。”
谷文昌一生廉洁奉公,清白家风有口皆碑。他告诫家人:“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他的爱人和5个子女在工作、生活上从未得到其任何“特殊照顾”,甚至政策允许的事,他也不为他们“争取”。谷文昌没有给家人留下什么物质财富,却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确有一些忽视家风、败坏党风的腐败分子。诸如:“丈夫弄权,妻子捞钱”“子承父业,前腐后继”“兄弟联手,演绎腐败”“妻子儿女,悉数上阵”“从全家腐,到全家覆”,等等。
“家族腐败”花样翻新,危害极大,其结果必然是“家破人亡”,教训极为深刻。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告诫各级党员干部:“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不得纵容他们影响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干预正常工作运行,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能不能过好亲情关特别是家属子女关,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现实的考验。全体党员干部都必须牢记这一点,身体力行,涵养好家风,传承好家风,以好家风带动党风民风向善向上。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05 14:10
目录
概述
来源出处
词语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