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镇,隶属于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地处
阳春市西南部,东与
潭水镇相邻,东北与
永宁镇相邻,西南与双滘、
八甲镇接壤,西北与信宜市
合水镇相邻,行政区域面积303.4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三甲镇户籍人口为78239人。
历史沿革
隋开皇十年(590年),境内属西城县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境地属流南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境地属太平都,太平都治设在今三甲坪。
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都下设堡,称三甲堡。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称三甲下乡。
1949年10月22日,阳春解放,区、乡建制不变,三甲属第四区辖,区公所设在三甲圩。
1953年8月4日,全县划为14个区,原第四区划分为第九、第十、第十一3个区,三甲属第九区,区公所设在三甲坪。
1956年1月,第九区改称三甲区。
1957年4月,撤区改为三甲乡。
1958年,改称三甲公社。
1971年,公社驻地由三甲坪头迁至新址(今建设路67号)。
1979年,三甲公社分为三甲、山坪公社。
1983年,改称三甲区。
1986年,改称三甲镇。
2003年,山坪镇并入。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三甲镇辖2个社区、24个行政村:山坪圩、三甲圩、三圩、双和、曲江、中心、那井、大垌、罗村、大新、新楼、新坡、大冲、庞洞、庞北、古山、山口、中寮、庞西、西岸、黎冲、山坪、京冲、丰垌、岳冲、长沙。
截至2021年10月,三甲镇辖3个社区、24个行政村:三甲社区、山坪社区、三叶农场社区、三圩村、双和村、中心村、曲江村、那井村、大垌村、罗村村、大新村、新坡村、新楼村、大冲村、庞洞村、庞北村、庞西村、中寮村、古山村、山口村、长沙村、岳冲村、丰垌村、京冲村、山坪村、黎冲村、西岸村,镇人民政府驻三甲圩建设二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三甲镇地处
阳春市西南部,东与
潭水镇相邻,东北与
永宁镇相邻,西南与双滘、
八甲镇接壤,西北与信宜市
合水镇相邻,行政区域面积303.4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三甲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地形是丘陵和盆地,三甲河下游有少量冲积地。镇境西北、北、东北面峰峦重叠,径路崎岖。境内最高峰位于岳冲鸡笼顶,海拔1280米。杨柳岭、荆山迳是该镇要隘。盆地分布于罗村、庞洞和山坪。地多分布于三圩、曲江等沿河两岸。
水文
三甲镇境内的河流是由北向南流。主要河流是漠阳江支流的三甲河,由山坪河汇合中寮河至三坪汇入庞洞河,再与曲江河汇合后注入漠阳江。支流还有大新河等。
自然灾害
三甲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台风、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2010年9月21日大新村发生500年一遇的特大洪涝。
自然资源
三甲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金、磷、铁、钨、水晶、锡、钼、莹等地下资源。
人口
2011年末,三甲镇总人口7.385万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1.57‰,人口死亡率5.21‰,人口自然增长率6.36‰。
截至2019年末,三甲镇户籍人口为7823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三甲镇完成财政总收入2500.8万元,比上年增长20.67%;完成税收入库916.5万元,比上年增长32.56%。农民人均收入6901元。
2019年,三甲镇有工业企业54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个。
农业
三甲镇主要以种水稻为主,还种植薯类、豆类、蔬菜、水果、蚕桑、南药(砂姜、蕾香、春砂仁、穿心莲、凉粉草)等。2011年,粮食生产面积60310亩,蔬菜面积15800亩,蚕桑面积3500亩,水果面积16851亩,南药(砂姜、蕾香、春砂仁、穿心莲、凉粉草)面积16100亩,水产养殖面积1819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3.04亿元。畜牧业有大小养殖场(生猪、家禽)34个。
工业
三甲镇有电子、食品、铸造、农副产品加工,毛织来料加工、风力发电等多个行业。2011年,个体工商户在册数有641户,民营企业有125家。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7亿元。
商贸
2011年末,三甲镇有农贸市场3个,超市2家,家具店3家,个体店铺30多家。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约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
金融业
2011年末,三甲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52亿元,比上年增长97.8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三甲镇有幼儿园5所,专任教师39人;小学23所,专任教师276人;初中3所,专任教师116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科学技术
2011年末,三甲镇有农业技术推广站1个,技术人员3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三甲镇有镇文化楼1栋,村文化活动中心26个,藏书33800册。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541户。
2011年末,三甲镇有公共篮球场30个,乒乓球室1个,羽毛球场1个。每年都举办国庆篮球赛和元旦篮球赛。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三甲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3个,专业技术人员118人,其中执业医师39人、执业助理医师36人、注册护士4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9761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社会保障
2011年,三甲镇有核定低保对象1232人,五保户262人,五保供养费59.65万元。敬老院1家。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4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3.46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三甲镇有邮政网点1个,征订报纸5010份、期刊1600份。电信企业1家,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7000户,互联网用户2000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三甲镇有自来水厂2座,年供水20万立方米。
2011年末,三甲镇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
2011年末,三甲镇有燃气销售网点1个,居民用户约2613户,燃气普及率为95%。
2011年末,三甲镇主要道路植有风景树、花圃等,道路绿化率70%。
交通运输
三甲镇有三茂铁路、113省道、371省道、贯穿镇境。
历史文化
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双龙村刘姓人在三甲河与庞洞河相汇处建圩场,称三甲圩。因镇政府驻三甲圩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