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登乐,
词牌名,调见南宋
范成大《石湖词》,以其词《
三登乐·一碧鳞鳞》为正体,双调七十一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七十二字,前段七句三仄韵,后段七句四仄韵的变体。代表词作有陈三聘《
三登乐·一品归来》等。
词牌沿革
三登:谓连续二十七年皆五谷丰收。亦喻天下太平。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上》云:“三考黜陟(或降或升),余三年食,进业曰登;再登曰平,余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岁,遗九年食。然后王德流洽,礼乐成焉。”是说古代对官吏的考核:一年一考,三考为满,即一次考满。而所谓“三考黜陟”,即要达到三次考满,九年余三年粮(三年耕作会有可供一年食用的积余),方为一登;三登,则需余九年粮、二十七年时间。调名本意即咏百姓庆贺天下连续二十七年五谷丰登、民阜安康的欢乐。调见南宋范成大《石湖词》。
格律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七十一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以范成大《三登乐·一碧鳞鳞》为代表。此调始自范成大,有别词三首及陈三聘和词四首可校,若罗词之句读参差,采以备体,非正格也。 按范词别首前段第一、二句“今夕何期,披岫幌、云关初启”,“今”字平声。又“路转横塘,风卷地、水肥帆饱”,“水”字仄声;陈词“注望晓山,晴色丽、晨餐应饱”,“晓”字仄声。范词第三句“荒三径、不知何许”,“荒”字、“何”字俱平声,“径”字仄声。第四、五句“问菟裘、无恙否,天教重到”,“天”字平声;陈词“望横塘、越溪路,石湖烟水”,“越”字仄声,“溪”字平声。范词第六、七句“木落雾收,故山更好”,“木”字仄声;陈词“丹忠此日,盛名千古”,“忠”字、“千”字俱平声,“日”字仄声。范词后段第一、二句“况五湖、原自有,扁舟祖武”,“五”字仄声,“扁”字平声,“祖”字仄声。第四、五句“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踪”字、“何”字俱平声;陈词“问几时、寻旧约,石矶重扫”,“几”字仄声。范词第六、七句“寂寞潮暮,唤回棹去”,“寂”字、“暮”字俱仄声,“潮”字平声;陈词“一竿钓月,更看醉里”,“竿”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变体:双调七十二字,前段七句三仄韵,后段七句四仄韵。以
罗子衎《三登乐·庆黄守正月廿二》为代表。此见《翰墨全书》,无别首宋词可校。因与范词句读不同,录以备体。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三登乐·一碧鳞鳞》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中平平仄。中中仄平,仄平中仄。
一碧鳞鳞,横万里、天垂吴楚。四无人、橹声自语。向浮云、西下处,水村烟树。何处系船,暮涛涨浦。
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中平、中仄仄,中平平仄。中中中中,仄平仄仄。
正江南摇落后,好山无数。尽乘流、兴来便去。对青灯、独自叹,一生羁旅。敧枕梦寒,又还夜雨。
变体
格律对照例词:《三登乐·庆黄守正月廿二》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过了元宵,见七叶蓂又飞,恰今朝昴宿降瑞。初度果生贤,尽道丰姿绝异。翰林人物,云霄富贵。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自栖鸾展骥,迤逦黄堂,每登要路无留滞。暂归来、访松菊,趣装行用济。增崇福禄,寿延千百岁。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词作
【宋】范成大《三登乐·一碧鳞鳞》
【宋】范成大《三登乐·路转横塘》
【宋】范成大《三登乐·今夕何朝》
【宋】范成大《三登乐·方帽冲寒》
【宋】罗子衎《三登乐·庆黄守正月廿二》
【宋】陈三聘《三登乐·南北相逢》
【宋】陈三聘《三登乐·注望晓山》
【宋】陈三聘《三登乐·久蛰群虬》
【宋】陈三聘《三登乐·一品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