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育小学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的公立小学
三育小学位于安徽桐城市青草镇江岭村,是一所教育布局调整后保存的完整小学。学校具有百年历史,其前身是“桐城西一区区立三育高等小学”,由当地名绅郑辅东(字靖侯)于1912年创办。三育,取“德、智、体”全面教育之意(一说当时辛亥革命胜利,为传承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学校创办人开展民族教育,民权教育,民生教育)。现校址座落在七省通衢的古驿道三安铺,校园依山傍水,绿树葱荫;教学楼、生活楼等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师生风清气正,被喻为桐城西乡教育届一朵奇葩。
历史沿革
1912年,当地名绅郑辅东是卸任江苏泰州知县,他厌倦官府幕僚生活,矢志回乡办学。利用王屋山下崇福寺99间庙宇,招贤纳士,开办“桐西三育高等小学堂”,并自任校长;所请教务均是当地名流,如教务主任程戒叔先生,进士出身,教务副主任华西凤,贡生出身,两先生国学精深,教学严而有力,声明远扬,开办六个班级,主学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课程,一时间,各地学子,纷纷求学而来,呈一时之盛。
1927年-1928年,郑校长审时度势,将学校扩建成“桐城三育私立中学”,开办中学教科。利用桐城北门赵氏祠堂,广招生徒,颇具规模,1936年郑辅东因病故。
1937年,日本人占据桐城,人民生灵涂炭,校址遭日军轰炸,学业荒废。
1939年,时值抗日爆发,物质匮乏,继任校长石纶阁不忍名校学业荒废,克服重重困难,再次在王屋山中兴三育中学堂,在抗战期间,多次为共产党手工刊印宣传单页。
1942年起,抗战形势好转,再次迁回桐城城南(现桐城二中校址),解放后更名为“桐城二中”,小学部迁至三安铺吴氏祠堂(现校址),原名三育中学附小,学校前五名保送二中就读,现名“三育小学”沿用至今。
创办人
郑辅东(1863-1936),桐城西乡三安铺人,字靖侯,清光绪20年中进士,官至户部主事、改任丰城、南昌、星子、乐平等知县,民国初年被推举为江苏泰县知事,生平所作收录在《王屋山庄诗集》三册,现存于安徽省文史馆。因受当时官绅诬陷排挤,矢志弃政回乡办学,宣统2年(1910)年筹备创办三育小学堂,历时2年,所请教务皆是国学精深、当时名士。
继任校长
石纶阁(1899-1972)桐城县西乡江岭人。幼敏而好学。稍长,奋志进取,考人安徽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于武汉大学任助教。后随里人史履冰至广州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史于广州起义中不幸被捕,英勇就义。纶阁脱险,绕道香港,经上海回乡。1928年,应乡先辈郑辅东先生聘,出任桐城私立三育中学校长,直到1949年8月。1949年9月,任桐城联合中学副校长,卸任后,相继于桐城中学、安庆师范、太湖中学、机阳中学任教。1972年12月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纶阁早年追随民主革命,后致力家乡教育。主持三育中学校政二十余年,兢兢业业,艰苦治校。不任人唯亲,聘任教师以能者为是。一生自奉菲薄,清苦自持。对学生抚爱备至,于贫寒学子,多方救助,使之不致辍学,由此得益而深造者甚多,桃李天下。四十年代初,三育中学曾两度遭受火灾,纶阁不避艰难,在灰烬中经营谋划,多方筹资,重建校舍,使学校如期开学上课。其虽校务繁忙,仍坚持授课,从不间缺,视上课为第一职责。因其以身作则,致“三育”教学质量蜚声遐迩。安徽省教育厅曾传令嘉奖,嘉奖令曰:“桐城私立三育中学校长石纶阁苦心办学,勤恳周至,用宏百年树人之计,今特传令嘉奖。”并赏以奖金四千元。
解放后,纶阁积极学习马列主义,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卸任校长后,努力教学,孜孜不倦备课,勤奋授业解惑。1958年遭错误处分回家。于逆境中仍谆谆勉励子女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生得以平反昭雪。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桐城二中.桐城教育网.2008-02-22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1 19:3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